有些人白開水喝不夠
水杯不離手
有些人覺得白開水沒有味道
“難以下咽”
長期喝白開水和茶
到底哪種更健康?
長期喝白開水的人身體健康有什么優勢?
白開水、瓶裝水是生活中我們喝得較多的飲水,清淡解渴、無色無味。因為沒有糖、咖啡因、任何色素添加劑等,所以不會對身體造成額外的負擔。
不過,雖然白開水極其普通,但對人體的生理機能具有重要的調理作用,包括維持生理平衡、促進新陳代謝等。那么長期喝白開水的人,身體健康有什么優勢?
圖源:AI生成
1、身體狀態好
白開水在維持體內水分平衡、保障身體細胞正常功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是體溫調節、營養物質運輸以及廢物排出等生理過程的關鍵參與者。
同時,白開水不含任何添加劑,這意味著它不會對身體產生額外的負擔,也最安全。
2、新陳代謝好
我們身體里各種器官代謝、生化反應的過程都離不開水分。
充足的水分攝取,對于維持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運作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水分能夠有效地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過程,進而有助于維持健康的體重和體型。
3、心臟更健康
2022年3月,一項研究表明,每天補充足夠的水分可以降低患心衰的風險,并減緩心臟功能的下降。
研究人員解釋,我們每天喝水,血液中的“血清鈉”就會發生變化。而如果每天飲用足夠的水,則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血清鈉”,更有利于心臟健康。
4、不容易便秘
大部分的便秘患者大多都存在喝水量不足的情況。因為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其所含水分被腸道大量吸收,使大便變得難以排出。
便秘的人喝水最好是大口大口地喝(即喝滿口)吞咽動作快一些,這樣水能夠盡快地到達結腸同時刺激腸蠕動,改善便秘的癥狀。
5、很少有結石
很多尿路結石的發生都和飲水不足有關,長期保持一個健康的喝水習慣能有效預防各類結石。而多喝水能沖洗尿路,有利于預防結石形成,以及促使尿石排出。
6、痛風風險低
喝水對預防痛風的發生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嘌呤易溶于水,痛風患者多喝水是有好處的,有利于尿酸的排出,預防尿酸腎結石,延緩腎臟進行性損害。
7、感冒好得快
感冒發燒時,一句“多喝水”可不是什么敷衍的話,多喝水確實對感冒有一定緩解作用,補充體液流失,避免虛脫。
另外,多喝水還能促使出汗和排尿,加速體內細菌和病毒排出。
長期喝茶的人身體健康有什么優勢?
生活中愛喝茶的大有人在,紅茶、綠茶、白茶、烏龍茶、茉莉花茶..….很多“茶友”都有自己的獨特喜好。
這些長期喝茶的人,身體健康有什么優勢呢?
1、“三高”風險低
對于愛喝茶的人來說,還有一個好消息是喝茶可以調節“三高”。
2021年5月,中華醫學會主辦的《中華老年醫學雜志》刊發了一項綜述研究《飲茶與老年代謝綜合征關系的研究進展》中指出,喝茶可以調節老年人群的“代謝綜合征”。
研究指出,茶葉中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多酚類物質,如兒茶素具有抗氧化、降低血壓、降低血糖并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脂水平、減少體脂形成等諸多功效。
2、心血管病風險低
2018年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志》的一項研究發現,喝茶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長期堅持飲茶的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水平下降得更慢,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8%。
3、患老年癡呆風險低
2022年發表在《自然》子刊上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與不喝茶的人相比,喝茶可使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降低16%。
喝水喝茶都要適量
無論喝水還是喝茶,都需要注意“合適的量”。
比如,“每天要喝8杯水”的說法流傳甚廣,也有不少人堅持照做,但其實這個標準并不適合所有人:
1、普通人群的飲水量標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低身體活動水平下的成年男性每天應喝1700ml,成年女性每天應喝1500ml。
而如果天氣熱、空氣干燥、出汗多等,則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飲水量。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自己的小便,如果顏色淺黃、清澈、量足,說明飲水量基本充足,否則就需多喝點水。
2、特殊人群要控制飲水量
①正在服藥治療胃潰瘍的患者:藥物中含有硫糖鋁、氫氧化鋁凝膠等物質,會對胃黏膜形成保護,若喝水太多,可能會降低藥效,不利于病情的恢復。
②慢性腎病患者:腎功能受損時,喝進去的水不能正常排泄到體外,因此要控制飲水量。一般,全天適宜的水量(包括喝水及飲食中的水液)=500ml+前一天小便量。
③尿毒癥患者:此時的喝水量需要根據自己體重的變化來決定。每天可以固定時間稱量體重(排尿后早飯前比較合適),每天體重的增加不宜超過體重的0.5%;另外,兩次透析期間體重增長<3%,從而保證透析效果。
④心衰患者:大量飲水會造成回心血量增多,從而增加心臟負荷,加重病情。心衰嚴重者,飲水量甚至需控制在800ml以內,具體要遵醫囑。
茶葉也并不是人人都能喝、隨時都能喝的。喝茶,講究“四個不”:
1、不適合喝茶的人群
患有神經衰弱、失眠、甲狀腺功能亢進、結核病、心臟病、胃病、腸潰瘍的病人都不適合飲茶,尤其是濃茶;還有哺乳期或懷孕婦女和嬰幼兒也不適合飲茶。
2、晨起、睡前不品,餐前、后不飲
晨起空腹喝茶會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茶有提神興奮、利尿作用,睡前喝會影響睡眠質量。更建議上午十點左右飲茶。
茶堿能抑制胃液分泌,飯前喝茶不利于消化吸收;飯后立即喝茶,茶中的鞣酸,會影響人體對蛋白質、鐵質等的吸收。所以建議飯后1小時喝。
3、服用部分藥物時不喝
一些需要服用鎮靜助眠藥物、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人群,不建議飲茶,因為茶葉內含有的茶堿等成分會降低藥效,對于病情的控制較為不利。
4、不宜過濃
濃茶中含有較高的氟,常喝濃茶會損害腎臟,增加腸胃負擔,還容易引起“茶葉型氟中毒”。
因此,健康的成年人一日飲茶12克左右,每次3克,用150毫升水沖泡是適宜的。
總的來說,喝茶和白開水沒有孰優孰劣,最重要的是合適和適量。
牢記四點,正確補水更健康
不管是喝茶還是白開水,都需要注意4點:
1、主動喝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因為口渴,其實是身體明顯缺水的信號。隨著機體失水量增加,還會伴隨尿液顏色加深、皮膚干燥、口舌干裂、聲音嘶啞及全身軟弱等表現。所以最好每隔半小時補充一次。
2、慢慢咽
即使口渴了,也不要大口喝水。如果大口喝下太多水,會導致水分快速進入血液,經過腸內吸收后血液會變稀,短時間內的循環血流量就突然增加了,容易加大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臟負荷。
正確的方法是,小口慢飲,尤其是本身有心腦血管問題的人,更要慢慢喝,少量多次飲用為宜。
3、別太燙
過熱的水(超過65℃)會燙傷食管黏膜,長期如此,食管黏膜反復損傷-修復,容易引發炎癥甚至癌變。
4、選對品種
茶的品種有很多,要學會根據時間選擇——
①春季陽氣生發,易致肝陽上亢,所以適合喝綠茶,疏肝解郁;
②夏季天熱,心血管事件高發,適合喝全發酵的紅茶;
③秋季干燥,易耗傷津液,適合喝白茶清熱潤肺;
④冬季天冷,腎臟需要藏精過冬,而黑色入腎,所以適合喝黑茶。
今天你喝了嗎?
來源丨央視網綜合潮新聞、健康時報、湖北日報、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