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訂咨詢協議 收取高額咨詢費
2023年9月,家住上海的袁先生經朋友和中介介紹得知,上海一家教育咨詢機構的負責人夏某“有路子”,可以辦理孩子的轉學事項,讓袁先生很是心動。
袁先生親戚家的孩子一直希望轉學到一所民辦小學就讀,為此,袁先生與夏某取得了聯系。
據夏某稱,自己“有關系”“有路子”,不過要想辦理轉學,需要跟他簽訂咨詢協議,交納咨詢費用。2023年9月23日,袁先生和夏某簽訂了一份咨詢協議,協議約定袁先生需向夏某支付160萬元的咨詢費。

當天,袁先生通過現金支付和銀行轉賬的方式,向夏某支付了首批共計70萬元的咨詢費。“約定價格我們沒有話語權,他說多少就多少錢。”
按照雙方協議,夏某需在2023年10月31日前協助袁先生的親屬辦理轉學。可到了約定的時間,夏某的轉學事項卻并沒有辦成。
根據協議,轉學辦不成,夏某需在8個工作日內將袁先生所交的錢款退還。此時,夏某開始以各種理由拖延退款,最終袁先生并沒有拿到退款。
號稱入學“搖號”可操縱
通過轉學進入理想學校?
有這樣遭遇的家長還不止袁先生一個。上海的江女士想為孩子選擇一所民辦外國語小學,這所學校每年招生約140人,按照招生政策,江女士需在網上為孩子報名,由區一級教育局組織實施電腦隨機錄取,也就是俗稱的“搖號”錄取。
2022年底,江女士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夏某,隨后江女士與對方簽訂總價36萬元的入學培訓協議,江女士首批支付了20萬元給夏某。
夏某自稱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通過控制抽簽順序,把江女士的“搖號”順序安插在錄取范圍中。第二種是通過調劑補錄。
按照夏某的要求,江女士向夏某提供了孩子入學所需的各種資料。2023年5月,“搖號”結果公布時間到了。江女士查詢發現,孩子沒有被錄取,也就是“搖號”沒有成功,而之后夏某說的“調劑補錄”這條路也沒有走通。
2023年9月,夏某表示可以通過轉學的方式,讓江女士的孩子到民辦外國語小學就讀。江女士再一次信任了夏某,簽了一份總價50萬元的轉學咨詢服務協議,而這一次轉學同樣是沒有辦成。
騙取29名家長上千萬元
夏某以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
在接到袁先生和江女士的報警后,警方對案件進行了梳理,發現被騙的家長遠不止他們二人。
2021年起,夏某在經營教育咨詢公司期間,通過朋友圈推廣、發展中介等方式對外謊稱其有關系能操作入學“搖號”、幫忙轉學,通過收取高額“咨詢費”“擇校費”等方式騙取29名學生家長錢款,共計1018萬余元。
2024年4月,犯罪嫌疑人夏某被逮捕。9月4日,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以詐騙罪判處夏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
為何家長對夏某深信不疑?
檢察機關發現,夏某在實施詐騙的過程中,除了對外宣傳自己有關系外,打動家長的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夏某有通過操作“搖號”入學的“成功”案例。
對于這些所謂成功案例,檢察機關專門到相關學校進行了調查。原來夏某用于宣傳的所謂成功案例,實際上是學生通過正常的“搖號”手續錄取的,與夏某毫無關系。
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 周亞平:他就是博概率,一部分家長通過正常途徑,自己去報名也能入學。
原本是學生通過正規“搖號”取得的入學資格,夏某卻讓家長誤以為是因為他的關系才得以搖中。夏某拿著所謂“暗箱操作”成功的案例,通過朋友圈和發展中介的方式,吸引了多名家長來找他花高價辦理擇校業務。
除此之外,讓家長們相信夏某收了錢就能“辦成事”的另一個原因是,夏某還會冒充老師和家長聯系,讓家長誤以為孩子已經被學校錄取成功。
在獲得家長信任后,到了辦手續當天,夏某往往以學校臨時有事等理由搪塞家長,延長詐騙被發現的時間。
檢察官提醒,家長在面臨孩子入學問題時,要通過官方正規渠道為孩子辦理入學手續,切勿相信入學“搖號”可以操作,花錢就能轉學等話術,以免落入騙局。
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