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傳媒,它存在的歷史幾乎和人類口耳相傳的歷史一樣漫長。而網絡謠言是信息發展的今天通過網絡介質傳播的沒有事實根據的傳聞,涉及各個領域。直至今日,人們對謠言產生的動因及界定依然莫衷一是。打擊整治網絡謠言要從界定謠言開始。
首先來了解一下網絡謠言的各類界定:
虛假說。這是最普遍的概念,簡單地認為謠言就是虛假的消息。但有一些謠言是基于真實事件的基礎上夸大其詞,張冠李戴的,因此這類謠言分辨時要仔細。
故意說。有人認為,謠言是故意傳播的,流言是非故意傳播的。但實際上,好多謠言是無意傳播的。所以,僅用“是否故意”來區分謠言和流言,不是很妥當。可以從傳播的強度和廣度來區分,謠言傳播的范圍更廣、強度更大,流言傳播的范圍要小一點,強度也沒那么大。而且謠言和流言一字之差,謠偏向于故事的完整性,流是碎片化的、流動性的。
即興新聞。指群體議論過程中的即興新聞,這個概念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使用這個概念的時候,需要區分謠言和假新聞。其中一旦假新聞大面積傳播開、廣大網友大面積轉載,就有可能變成網絡謠言。
解釋與評論說。大家看到一件事情的時候,加入了自己的解釋和評論,就有可能產生謠言。
都市傳說。都市傳說一般是和恐怖故事連在一起,像割取人體器官、挖取眼角膜、學童被綁架等,就屬于這類謠言。這類謠言呈現經常性且反復出現的特點,就像潛水一樣,隔段時間就會冒出來。
網絡謠言的成因
網絡謠言產生公式:
網絡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相關性+事件的娛樂性)*事件的模糊性*事件的推送力度÷公眾批判能力
網絡謠言傳播的強度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事件的重要性,二是事件的模糊性,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兩者是乘積的關系而不是相加的關系,如果說模糊性是零,這個事情再怎么重要也不可能成為謠言;如果該事情足夠模糊,但是太細微,大家也不會關注、不會傳播。這是最經典的謠言公式。
1953年科洛斯在經典謠言公式上加了一個因素——公眾的批判能力。如果公眾的批判能力足夠強,不管謠言再怎么產生、傳播,只要公眾有自己的理性判斷,就可以遏制謠言的傳播。這就相當于“謠言止于智者”,智者就是指公眾的批判能力。
到了新媒體時代,事件的重要性更加復雜化。在經典的謠言公式中,加入了事件的相關性和娛樂性。新媒體平臺上轉發的很多謠言,一種是和人本身相關的,還有一種是娛樂性的。有時候網友轉發一個謠言,僅是出于娛樂的需要,這是新媒體時代謠言產生的一個動因。

素材|青海網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