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過了快一半
夏養三伏怎么養?中伏要注意啥?
往下看,這些知識快掌握↓↓
一怕寒邪、二怕病
進入中伏,這幾件事要注意
三伏天不僅要防暑
進入中伏更要防寒
冷食不可多吃
冰冷的食物會增加腸胃負擔
易導致腹瀉、腹痛
炎炎夏日,人體出汗較多
切忌迅速、大口喝冰水
當心引發心腦血管意外
避免冷風直吹
不論開空調還是吹電風扇
都不要長時間直吹
尤其是從室外進入室內
及剛運動后
以免濕氣順著打開的毛孔
進入人體,損傷陽氣
夜晚睡覺時
切忌將電風扇、空調直吹頭部
以免發生面癱
也不要直吹頸椎
否則可能會使頸背部肌肉受寒
出現頸部持續痙攣、后背酸痛等不適
洗澡后不要受涼
夏季洗澡后,或大汗淋漓時
不能馬上進入空調房
此時,皮膚毛孔是打開的
立馬進入空調房
容易使外邪寒氣
趁機侵入體內
另外,運動后不要沖冷水澡
避免讓皮膚受到刺激而使血管收縮
導致供血不足、眩暈甚至暈倒
謹防中暑和腸炎
夏季天氣炎熱,容易中暑
如果突然感到胸悶氣短
甚至頭暈目眩
可能是中暑的信號
不妨試試這兩個方法,管用↓↓
夏季,人體的消化功能較弱
自身抵抗力和對氣候的適應性下降
悶熱的天氣適宜細菌繁殖
是腹瀉的高發季節
高溫+高熱+高濕
三伏養生,避開這些誤區
誤區一:綠豆湯當水喝
夏季喝綠豆湯利于解暑
但長時間大量飲用易傷脾胃
陽虛體質或濕氣較重、經常四肢冰涼
腹脹、腹瀉人群不宜多喝
酷暑難耐的桑拿天
不妨試試紅豆水↓↓
誤區二:伏天過度鍛煉
“夏練三伏”并不適合所有人
尤其是中老年人群
要避免在戶外過度運動
年輕人也需避開最熱時段戶外鍛煉
以免中暑
進入中伏又恰逢大暑
此時節要遵循“少動多靜”的原則
清晨、傍晚或天氣涼快時
可以進行運動量相對較小的運動
如八段錦、太極拳等
誤區三:每個人都適合曬背
曬背能通過刺激經絡穴位
達到補陽氣、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這兩類人群應當避免曬背
對紫外線過敏的人群
體質屬于陽氣偏盛或陰虛陽亢的人群
容易上火、咽喉腫痛、大便秘結等
曬背可能會加劇不適癥狀
此外,有基礎病的人群
比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
以及孕婦、幼兒
正常曬太陽即可,不用刻意曬背
誤區四:萬能“三伏貼”包治百病
“三伏貼”對冬季常發的
感冒、氣管炎、咳嗽、慢阻肺、哮喘等
能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貼“三伏貼”需遵醫囑
夏養三伏怎么養?
這些要點快記好!
三伏天高溫潮濕
需要注意健脾祛濕,補氣養心
俗話說
“頭伏餃子,二伏面,
三伏烙餅攤雞蛋”
面食可作為補充人體能量的首選

此時,氣溫高
人體新陳代謝加快
身體大量出汗,對能量的需求增多
餃子、面條、烙餅等面食
含有糖類、B族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
可為人體提供熱量
相較于其他主食
面食更易消化吸收
適合受暑熱困擾,食欲不振的人群
中伏吃上一碗熱湯面
還可以幫助身體發汗
祛除體內濕氣和暑氣
三伏天出汗多
容易耗氣傷陰,導致正氣不足
機體功能下降,要注重養氣
對于出汗過多或易疲憊、心慌的人群
可以試一試西洋參泡水
夏季心火易旺,暑熱易擾心
汗為心液,過汗易傷心
夏天是心臟“最累”的季節
此時養心較為重要
可適當多吃一些紅色的蔬果
比如,西紅柿
(推薦熟吃,烹飪時間控制在2分鐘)
可以預防心臟病、動脈硬化的發生
夏季沒胃口
肚子脹、消化不好
可以飲用陳皮茶來健脾祛濕
胃酸過多、氣虛、燥咳人群
不宜飲用
這些知識你都掌握了嗎?
快快轉給“相親相愛一家人”
一起健康過夏天
來源:央視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