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刷禮物就能獲得高價手機?
小心有詐!
2022年8月,陳女士偶然間刷到一個直播間,里面主播說,只要在直播間停留一段時間,就會給粉絲送上好禮,如果再多給主播刷一些禮物,還有機會獲得蘋果手機或者平板電腦。
據陳女士說,這個直播間里,最小的禮物是飛機,折合人民幣298元。最貴的禮物叫嘉年華,價值3000元。主播在直播間反復強調,只要禮物刷到前十名,就能夠立馬獲得一部價值8000多元最新款的蘋果手機。
一直想換新手機的陳女士更心動,又花費一千多元購買虛擬禮物后,陳女士被主播拉到了另外一個主播的直播間里。
被害人 陳女士:刷完之后他會讓你進他的一個房間,那個房間是上了鎖的,正常人是進不去的,只有給他刷了禮物的才可以進去。
在直播間里,陳女士看到許多人的留言,他們稱自己已經拿到了價值不菲的禮品,陳女士更加確信,新款手機近在眼前,最終陳女士在這個直播刷了3000多元禮物,成功進入了前十的刷榜名單。
不兌現禮物
拉黑“打賞”用戶
隨后,直播間的客服人員聯系陳女士,讓她把地址告訴對方,并承諾三天內會給她單號。三天后,陳女士想著上平臺向對方要個快遞單號,看看自己的手機有沒有發貨,然而,此時她才發現,自己早就被對方拉黑了。
直播間許諾禮品卻不履約
引起平臺方警覺
陳女士經過多次嘗試,始終聯系不上對方客服,之后,這個短視頻賬號也被注銷了。陳女士在短視頻平臺上進行了投訴。
平臺的工作人員核實后發現,陳女士的遭遇并不是個例,結合一段時間以來的用戶投訴情況和數據反映,有很多這樣以贈送高額禮品為由,誘導用戶打賞的情況。
工作人員認為,這些賬號背后涉及的不僅僅是直播間違規問題,可能還涉及詐騙犯罪。平臺工作人員將手中掌握的線索反饋給西安警方,并協調陳女士報案。
跨平臺作案
涉案金額達數千萬元
根據被害人以及平臺方提供的線索,警方很快鎖定了一名叫李某的涉案團伙骨干,在對李某展開調查后,辦案人員又鎖定了該團伙其他人員的身份信息,在調查中民警發現,幾乎每個團伙成員手中平均都有10個左右的直播平臺賬號。詐騙人員以發福袋和發紅包為由,在小號的直播間吸引一些粉絲,然后以直播PK的方式引到大號的直播間實施詐騙。
通過對以李某為首的涉案團伙進行調查后辦案人員發現,除了李某外,還有很多這樣利用高額禮物為誘餌在互聯網直播間行騙的涉案團伙,這些團伙間存在著相互交叉,并有著一定的資金往來。這給辦案民警增加了不小難度。
西安警方在對李某所在團伙的資金流水等情況進行梳理分析后,陸續又發現了身處河南的王某團伙和浙江的黃某團伙,而且通過深入調查,他們不止在一個直播平臺詐騙。
警方立即組織警力對這些以高額禮物為誘餌實施詐騙的團伙進行抓捕。涉案金額達數千萬元,查獲涉案直播賬號13000多個。
詐騙團伙分工明確
揭露直播詐騙套路有多深?
西安警方花費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分析、梳理涉案線索后,將整個直播詐騙團伙抓獲,揭開了他們的作案套路↓↓
揭露作案手法
如何用話術誘導用戶刷禮物
警方在抓獲這些詐騙團伙時發現,他們所謂的“直播間”大多是租的民用住房或者公寓,背景墻是一些手機、平板電腦的空盒,用來裝飾用。
西安鐵路公安局西安公安處刑警支隊民警胡宵康介紹,詐騙人員冒充珠寶店、酒店老板、上市集團老總,說自己喜歡幫助別人,誰給打賞禮物他就認為是朋友,就可以幫他們解決經濟困難。
同伙在直播間進行氛圍烘托
把控用戶心理
通過固定的話術,直播間氛圍的烘托,以及粉絲的留言,會讓被害人相信這真的在送禮物。
西安鐵路公安局西安公安處刑警支隊民警 胡宵康:嫌疑人對受害人心理的把控也非常到位。他能看出哪些受害人有貪小便宜的心理,哪些人占了小便宜后不愿放棄。
為防監管發現
故意設置“對戰”環節引流
民警了解到,主播在直播間播到一定時間后,又會用直播PK引流的方式把自己直播間的粉絲觀眾介紹到對方的直播間去,從而繼續刷虛擬禮物詐騙。
西安市公安局灞橋分局刑事偵查大隊民警張峰介紹,詐騙人員往往會以粉絲刷禮物數量太多,再刷很容易被監管發現等借口,介紹粉絲去另一個直播間給同伙繼續刷禮物。
在詐騙團伙這樣的操作下,即使每個粉絲打賞的數額不多,但隨著引流觀看人數逐漸增多,他們的收益也會越來越多。
直播結束后,詐騙團伙也不會再登錄這個使用過的賬號,會再啟用一個新的賬號進行直播。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又是從哪兒獲取這些短視頻賬號呢?
西安鐵路公安局西安公安處刑警支隊民警 胡宵康:通常都不會使用自己實名注冊的短視頻賬號,通常都是以一百到三百元不等,在一些黑灰產業群,購買這些詐騙的賬號。
直播平臺 工作人員:比如說他們會去一些偏遠的地方騙一些賬號,以發小禮品的方式讓你幫忙注冊一個抖音號,這個號他們就可以拿過來使用了。
小編提示大家要隨時保持高度防范之心,付款轉賬前,三思而后行,一旦發現被騙,無論金額大小都應及時報案。
來源/人民網科普綜合央視一套、《新聞直播間》、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