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地震?
空調制冷模式沒有除濕模式省電?
用熱水燙碗能殺菌?
……
8月“科學”流言榜
一起來了解
↓↓
1
“地震云”預測到了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地震?
流言內容:8月6日,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發生5.5級地震,引發全國廣泛關注。值得一提的是,跟山東地震一起上熱搜的還有“地震云”,不少網友聲稱自己在震前拍到了“地震云”。
真相解讀: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地震云”與地震沒有任何關聯。
地球由不同圈層構成,其中巖石圈、軟流圈和地球內圈一起構成了固體地球。根據地震的原理可知,地震發生的本質是地下的構造運動,與天上的云沒有任何直接聯系。云產生的整個過程都是在大氣圈當中完成,而地震則是發生在地下的巖石圈內,二者之間可謂“天差地別”。
網絡上所謂的“地震云”其實只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高積云、層積云或卷積云,在空中呈現為波紋狀、魚鱗狀或者放射狀的形態。這些云的出現也許預示著天氣的變化,但是如果把云當作地震的前兆,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來源:科普中國)
2
空調制冷模式沒有除濕模式省電?
流言內容:從工作原理、工作時間和工作效果上來看,空調的除濕模式相對于制冷模式更省電,大家要想省電,建議開空調時就用除濕模式。
真相解讀:除濕、制冷兩種模式都可以制冷,但哪種模式更省電需要根據室內外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等情況來具體分析。
除濕的原理是把溫度降到空氣中的水蒸氣可以冷凝的程度,水蒸氣凝結成的冷凝水會經過空調管道通過室外機排出去。隨著水汽不斷凝結成冷凝水排出室外,房間內的濕度也會隨之下降。在沒有水汽增加的情況下,即便關了空調,房間的濕度也可以維持一段時間。
制冷關閉后,室溫往往會逐漸上升。因為,熱量會像水的流動一樣,從熱量高的地方向熱量低的地方傳遞,所以空調關閉后,如果室外溫度高于室內,熱量則會通過門窗、墻壁等傳遞進來,室溫便會逐漸上升,直到熱量平衡。
一般來說,當氣溫在20℃~30℃,空氣的濕度很高時,除濕模式比制冷模式省電;當氣溫大于30℃時,除濕和制冷模式的用電量差不多,但是除濕模式降溫效果比不上制冷模式。
除濕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濕度,盡快改善悶熱的環境,適合沿海等地區梅雨天或者回南天等;制冷主要是降溫,也有一些除濕效果,但是是副效應。(來源:科學辟謠、中國制冷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
3
氣象局在高溫天預報的溫度比實際溫度要低?
流言內容:很多人覺得夏天天氣預報的溫度比自己實際感受到的溫度要低,所以認為是相關部門不敢報高溫。
真相解讀:氣象部門會嚴格按照國際統一標準測量,不會故意壓低預報溫度。
首先,根據氣象預報考核標準,預報溫度和實況溫度的差別應在誤差標準范圍內,否則會被認定為錯報。
其次,氣溫的標準由相關國際氣象組織規范。氣象觀測站的選址一般要求建在不受環境影響的位置,周邊不能有山、高樓、水體,以便盡量反映當地真實大氣環境;測溫度用的百葉箱要求離地1.5米高,下墊面為草地,不受地表輻射影響;百葉箱中的溫度計也是在避光、通風條件下測溫,這樣測出來的氣溫才符合全世界統一標準。
這種測量方式,相當于是人在一個陰涼通風的環境下感受到的溫度,因此和人在戶外陽光下感受到的溫度存在差異。(來源:騰訊新聞知識官@定真科普時間)
4
出汗等于排毒養顏?
流言內容:汗液屬于人體的代謝產物,適量的運動使毛孔開放,促進人體排汗,能幫助清潔毛孔,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真相解讀:人體汗液的成分99%為水,并非有毒有害物質,因此無論出汗多少,排出的幾乎都是水分,排毒作用微乎其微。
出汗是人體調節體溫的重要手段,人體汗液的成分有水分、氯化鈉、鉀、乳酸、尿素等,其中水分含量高達99%以上,其他物質僅為0.5%~1%。
大量出汗確實能排出一點點體內代謝廢物,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人體真正的解毒、排毒器官主要還是肝臟、腎臟,它們會合力將有毒有害物質降解或通過尿液排出體外。想靠出汗的方式來排毒,不太靠譜。(來源:科學辟謠)
5
用熱水燙碗能殺菌?
流言內容:在吃飯之前,尤其是在飯店用餐時,要拿熱水先燙一下餐具再使用,這樣能殺菌消毒。
真相解讀:熱水燙碗筷可以去除碗筷表面的塵土以及油脂,起到一定清潔作用,但是并沒有明顯的殺菌消毒效果。
高溫消毒要想真正達到預期效果需要足夠的溫度和時間。許多常引起急性腹瀉的細菌需要100℃高溫下1-3分鐘或在80℃高溫下10分鐘才能死亡。另外,還有一些細菌有更強的抵抗力,如破傷風桿菌芽胞需60分鐘才能死亡。
通常情況下,餐廳提供的水溫度并沒有達到殺菌的溫度要求,而且很多人燙餐具的時間也非常短,所以吃飯前用熱水燙碗,很難殺死多數致病性微生物。(來源:科學辟謠)
6
紅殼雞蛋比白殼雞蛋更有營養?
流言內容:買雞蛋時要挑紅皮雞蛋,紅皮雞蛋不只是比白殼雞蛋看起來更好看,它營養價值也更高。
真相解讀:雞蛋殼的顏色和雞的品種有關,與營養價值沒有關聯。
雞蛋殼的顏色主要由蛋殼中的原卟啉色素決定,原卟啉色素含量越多,蛋殼的顏色就越深。原卟啉色素本身沒有任何營養價值,原卟啉色素的含量以及合成能力主要由遺傳基因決定。也就是說,蛋殼的顏色取決于母雞的種類,屬于“天生”的,與人為因素無關。
雞蛋的營養成分主要有蛋白質、維生素、脂肪和礦物質等,不同顏色的雞蛋營養差異不大,所以不用過度關注它們的顏色。無論是白殼蛋還是紅殼蛋,新鮮、安全才最重要。(來源:科學辟謠)
聯合發榜: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科學辟謠平臺、“學習強國”學習平臺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科學辟謠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