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仍在高位運行,波及范圍進一步擴大,防控正處于關鍵緊要時期。要繼續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堅定信心,更加堅決果斷,把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每一個環節。
3月1日—4月11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本土感染者325303例,波及30個省(區、市),隨著各地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實落地,新發生疫情的地區能夠快速有效處置,未形成新的規模性疫情。
河北、江蘇、安徽、廣東、福建、浙江、山東等省疫情總體可控。
吉林省疫情總體呈下降態勢,已連續3天新增感染者降至千例以下,但仍在高位;長春市每日新增感染者人數下降,但管控區內社區傳播未完全阻斷,仍需繼續加強管控區內各項防控工作。
上海市連續8天報告新增感染者數超過1萬例,疫情處于快速上升期,社區傳播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且外溢多省多市,預計未來幾日新增感染者人數仍將處于高位。
截至目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已從全國16個省份調派醫務人員4萬余名和每日238萬管核酸檢測的能力支援上海,和上海的醫務人員一起開展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和核酸檢測等工作。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李黨會發布會上表示,針對上海市生活物資保供,已組織11省份開展聯保聯供,截至4月11日,已累計向上海供應蔬菜1.8萬噸,米面850噸,肉蛋500噸,還無償支援了蔬菜等食品5400多噸。
吳尊友:“動態清零”符合中國實際,也是我國抗疫的最佳選擇
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我國的防控總方針概括起來,就是“動態清零”,為的是盡一切可能保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尤其是保護老年人和嬰幼兒等易受病毒危害的群體。
“躺平”實際上是其他國家一種無奈的選擇。在經過多種嘗試努力后,仍然找不到一種理想的控制新冠的策略,疫情依然嚴重流行,很多國家干脆就選擇“躺平”,即除強調疫苗接種外,不再強調其他防控措施。我們國家的抗疫實踐已經證明,“動態清零”是符合我國實際的,也是我國當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佳選擇。
如何降低“物傳人”風險?吳尊友解答
會上,有記者提問:近期多地在溯源里發現確診病例和陽性物品有過接觸,想請問專家,奧密克戎“物傳人”的概率有多大?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回應稱,一般來說,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近距離飛沫造成傳播,也可以通過手接觸被污染的物體表面,在手沒有進行消毒處理或者清洗的情況下又接觸到了口、鼻、眼等黏膜部位,就容易造成感染。
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的時間長短取決于污染量的大小,以及環境中溫度、濕度、光照和紫外線的情況,一般來說物體表面污染造成人感染的風險是比較小的,但是如果反復多次接觸,又不注意手衛生和個人防護,感染風險就會明顯加大。
所以要對從事涉外的冷鏈以及涉外貨運人員進行定期的檢測,以便及時發現感染者。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日常生活當中應對快件包裹進行消毒處理以后再打開,要注意手部的衛生、手的清潔,堅持手部衛生就能減少因接觸被污染的物體表面而感染新冠的風險。
針對春季飛絮會否吸附新冠病毒的疑問,吳尊友表示,根據現有的研究,沒有證據證明飛絮中吸附有新冠病毒,到目前為止也沒有關于飛絮造成感染的報道。一般來說,新冠病毒不會以游離的病毒方式從感染者直接傳播給健康人。
來源:新華社微博、央視新聞、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