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冒充銀行客服類詐騙案例
近日,武威市J女士在銀行辦理無卡取款業務時,由于多次輸錯卡號,銀行工作人員便讓J女士之后攜帶銀行卡前往柜臺辦理,J女士回家接到一自稱是銀行工作人員的電話,稱其可以不用前往銀行辦理業務。為了圖方便,J女士便輕信對方,將4萬元轉入對方提供的賬戶內,等了一段時間后發現錢未存入,再撥打號碼時發現已變為空號,遂報警。
省反詐中心提示:不要輕信陌生來電中提供的業務辦理信息,如需辦理轉賬存款等業務,請自行到附近銀行網點辦理,只有時刻保持警惕才能守好自己的錢袋子。如遇詐騙,可撥打96110報警。
案例二
非接觸類詐騙案例
近日,蘭州市K同學接到一個陌生來電,對方清楚地說出了K同學的個人信息,并告訴K同學由于近期政策變更,其使用的學生手機卡不能用于某信和支某寶支付業務,需要對K同學的手機卡進行后臺調整。K同學添加對方QQ好友后,對方以查詢K同學信用積分為由多次讓K同學將自己所有存款轉到支某寶余額內,并且以調整學生手機卡套餐為由騙取K同學收到的驗證碼,然后對方便讓K同學等通知。隨后K同學發現自己支某寶內的錢全部被轉走,遂報警。
省反詐中心提示:信息時代為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安全也隨之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面對此類情況,大家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輕信陌生來電,不隨意出示驗證碼。如遇詐騙,可撥打96110報警。
案例三
虛假交易類詐騙案例
近日,張掖市Y女士在某博上看到一則出售德某社演出票的廣告,Y女士私信對方后得知一張票700余元,便將錢轉至對方提供的支某寶賬號內,結果對方說Y女士這筆轉賬沒有備注,需要Y女士重新備注再次轉賬,等出票后會給Y女士退款,Y女士再次轉賬后對方又提出其他條件要求轉賬,Y女士意識到可能被騙,遂報警。
省反詐中心提示:網絡購票請認準正規渠道,不要輕易給陌生人轉賬,不要輕信網絡上的虛假廣告。如遇詐騙,可撥打96110報警。
案例四
色誘類詐騙案例
近日,平涼市H先生在家中收到一條“某某約見”的短信,點開短信內的鏈接后進入一涉黃平臺,該平臺客服主動私信H先生添加其微信,H先生添加對方微信后,對方給H先生發來幾張女性照片讓其挑選,H先生選好后,對方以做任務為由將H先生拉入一猜大猜小博彩類網頁平臺,H先生在該平臺多次操作后損失的錢越來越多,對方依然慫恿H先生繼續充錢,最終H先生發現無法提取本金,遂報警。
省反詐中心提示:網絡招嫖本身就是違法行為,杜絕“黃、賭、毒”才能保證身心健康。凡是玩游戲、猜大小類的博彩網站都是騙子,一旦往里充錢便會落入一系列陷阱中。大家可在官方應用平臺下載安裝注冊“國家反詐中心官方APP”,對自己的設備隨時“全身掃描”,把可疑鏈接、虛假軟件拒之門外。如遇詐騙,可撥打96110報警。
甘肅省反詐中心
甘肅公安融媒體中心
發布:甘肅省公安廳政治部宣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