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信息化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發生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加速,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迭代升級和融合應用,數字經濟引領生產要素、組織形態、商業模式全方位變革。數字空間國際競合進入新階段,以信息技術生態優勢、數字化轉型勢能、數據治理能力為核心的國家創新力和競爭力正在成為世界各國新一輪競爭焦點,數字領域規則體系及核心技術生態體系的競爭日趨激烈。從國內看,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信息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較為明顯,關鍵核心技術短板突出,數字化驅動經濟、社會、政府全面轉型,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數字化發展治理體系亟待健全。信息化發展面臨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風險挑戰。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中央網信委工作安排,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了《“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規劃》系統謀劃了“十四五”時期數字中國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是“十四五”國家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各地區、各部門信息化工作的行動指南。
二、《規劃》對“十四五”時期信息化發展提出了什么目標?
《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信息化發展水平大幅躍升。數字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備,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形成,數字經濟發展質量效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數字社會建設穩步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水平全面提升,數字民生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數字化發展環境日臻完善。
三、《規劃》部署了哪些重大任務和重點工程?
《規劃》圍繞發展目標,從8個方面共部署了10項重大任務。一是著力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部署了建設泛在智聯的數字基礎設施體系任務,適度超前部署下一代智能設施體系,深化公共設施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二是著力發揮數據要素價值,部署了建立高效利用的數據要素資源體系任務,提升數據要素賦能作用,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形成國內強大市場,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三是著力增強數字技術創新能力,部署了構建釋放數字生產力的創新發展體系任務,堅持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動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立自強;四是著力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部署了培育先進安全的數字產業體系、構建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體系、拓展互利共贏的數字領域國際合作體系等3項任務,以數字經濟引領現代產業建設,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五是著力推進數字社會建設,部署構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數字社會治理體系任務,提升基于數據的國家治理效能,提升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的現代化水平;六是著力提升數字政府建設水平,部署打造協同高效的數字政府服務體系任務,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打造服務型政府;七是著力增強數字民生保障能力,構建普惠便捷的數字民生保障體系任務,以信息技術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讓人民群眾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八是著力完善數字化發展環境,部署了建立健全規范有序的數字化發展治理體系任務,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范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促進數字中國持續健康有序發展。
《規劃》圍繞落實重大任務,設立了5G創新應用工程、“智能網聯”設施建設和應用推廣工程、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工程、空天地海立體化網絡建設和應用示范工程、數據要素市場培育工程、大數據應用提升工程、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工程、信息技術知識產權與標準化創新工程、信息技術產業生態培育工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程、信息消費擴容提質工程、智慧公安建設提升工程、人工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工程、應急管理現代化能力提升工程、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提升工程、數字公共服務優化升級工程、“數字絲綢之路”共建共享工程等17個重點工程。
四、《規劃》中設置優先行動的考慮有哪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信息化發展取得重要進展,引領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但信息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較為明顯,信息化發展要堅持系統推進,針對現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關鍵問題和戰略要點作出部署,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增強數字中國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
《規劃》根據“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主要目標和重點內容,把基礎能力、戰略前沿、民生保障等擺在了優先位置,確定了10項優先行動。一是圍繞提升數字化發展基礎能力,從推動全面數字化轉型角度出發,部署了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企業數字能力提升、前沿數字技術突破3個優先行動;二是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即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等,部署了數字貿易開放合作、基層智慧治理能力提升、數字鄉村發展、綠色智慧生態文明建設4個優先行動;三是圍繞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需求,積極推進信息普惠服務,部署了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公共衛生應急數字化建設、智慧養老服務拓展3個優先行動。
五、下一步如何推動《規劃》貫徹落實
為推動《規劃》任務落實,確保取得實效,下一步中央網信辦將會同有關部門從6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制定規劃分工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分工,統籌推進各項重大任務、重點工程和優先行動。中央網信辦將會同有關部門,跟蹤督促各地區、各部門的規劃實施工作。持續完善數字中國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動態跟蹤監測數字中國建設進展,定期評估實施情況,分析判別潛在風險,發布數字中國發展報告。
二是健全政策體系。建立健全數字中國發展的政策體系,完善各部門數字經濟、科技創新、數字政府、數字社會等相關領域的規劃和政策,做好與《規劃》的銜接。創新財政資金支持方式,加大現有國家科技計劃的統籌力度,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重大技術試驗驗證。優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體系,統籌做好信息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反壟斷、公平競爭審查等工作。
三是強化隊伍建設。優化人才培養機制,著力培育信息化領域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和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推動科研人才廣泛交流,深化新工科建設,打造信息化領域多層次復合人才。大力推動領導干部學網、懂網、用網,不斷提高對信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
四是規范試點示范。聚焦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和優先方向,統籌推進信息化試點示范工作,組織實施一批基礎好、成效高、帶動效應強的示范項目,防止盲目跟風,避免重復建設。發揮好試點示范作用,堅持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及時總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做法,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取得新突破。
五是強化戰略研究。持續跟蹤信息化領域戰略規劃和技術、產業國際前沿動態,加強對戰略性、前瞻性、顛覆性技術的研究力度和政策儲備。加強中國特色信息化發展理論研究,構建數字中國理論研究體系。
六是加強輿論宣傳。加強信息化相關政策及概念解讀,總結推廣一批做法經驗、典型模式和先進人物。弘揚科學家、企業家精神,激發崇尚創新、勇于創業的干勁熱情。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積極參與、協力支持、共同推進信息化發展的良好氛圍。
來源:“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