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涉及預防、治療和康復幾個方面,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思想和辨證論治優勢,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病愈促康,深度介入新冠肺炎預防、救治、康復全過程。
省衛生健康委認為,從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原體變異情況分析,以德爾塔病毒株感染為主,呈現高致病性和高傳染性,具有潛伏期短、傳播速度快、病毒載量高、核酸陰轉時間長、更易發展為危重癥等特點。從中醫學角度分析,德爾塔病毒呈現的致病特征為病性燥烈,傳變更為迅速,易于入里化熱,入營入血;同時因天氣逐漸轉冷,省內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在病機上仍多兼夾濕邪,化燥傷津者并不多見。
為此,參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修訂版)》,根據甘肅地域特點及工作實際,在前期中醫藥參與防治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甘肅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第三版),針對不同的人群推出了不同的方子。
一、預防
預防原則:推行“疫苗+中醫預防”策略,應繼續推進疫苗注射,嚴格落實現有防控措施,并通過以下中醫藥預防措施增強體質,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綜合預防及疫情控制效果。
(一)食療方:
1.普通人群:薏苡仁30克、銀耳50克、百合60克、凈山藥50克、排骨500克、荷葉20克、蓮子10粒,以上食材洗凈,加水適量入煲內,慢煲三小時,適量帶湯食用。
2.體虛易感人群:薏苡仁30克、胡蘿卜250克、鮮百合150克、生黃芪30克、草果10克、白豆蔻10克、橘皮30克、大棗4枚、生姜3片。以上分量適合4人食用,可憑個人喜好加入瘦肉適量,慢煲3小時后食用。
(二)口服湯藥:推薦岐黃避瘟方,人群普遍適用。
處方:生黃芪15g、防風9g、麩炒白術15g、連翹9g、貫眾6g、蘆根9g、沙參15g、生姜3g。處方功效:益氣固表,潤燥解毒。煎服方法:水煎分服,一日兩次,每次200ml。
不方便接受湯藥的人群,預防階段推薦中成藥:玉屏風顆粒、催湯顆粒(藏藥)。
(三)外用方:
1.避瘟香囊
基本方:藿香15克、佩蘭15克、冰片6克、白芷20克、艾葉10克。上述藥物制粗散,裝致密小囊,隨身佩戴,個人可自制。藥囊半月一換。
2.避瘟丹
基本方:蒼術5g、生甘草5g、細辛5g、乳香5g、艾葉15g、大棗25g。上述藥物制粗粉,搓捏成圓錐形,置耐熱器皿中點燃,個人可根據基本方制作,每日兩次。
3.足浴方
基本方:杜仲30克、川斷30克、當歸60克、炙黃芪30克、藿香15克、木瓜20克、艾葉15克、生姜15克。用法:加水2000ml,水煎45分鐘,濾取藥汁足浴。每天1次,每次15-30分鐘,以全身微微汗出為度。
二、醫學觀察期(密接者及次密接者)
針對德爾塔變異病毒感染患者的密接者及次密接者,在醫學觀察期內,可提前介入,服用治療方。
推薦處方:宣肺化濁方
處方:蜜麻黃6g、連翹15g、前胡9g、法半夏12g、麩炒蒼術12g、廣藿香6g、羌活9g、酒大黃6g、 陳皮6g、 黃芩6g。
服法:水煎分服,一日兩次,每次200ml。連服3天。
三、臨床治療期
推行“關口前移,截斷扭轉,防治在早期,治愈在初期”的臨床治療思路。重點在診斷初期即進行中藥湯劑治療,截斷病情由輕型加重為重型、危重型的趨勢。可根據患者病情及不同體質,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執簡馭繁擬定治療計劃,參照下列推薦方案進行辨證論治。
(一)輕型(溫邪犯肺)
臨床表現1:乏力伴胃腸不適。
推薦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
臨床表現2:乏力伴發熱。
推薦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顆粒)、防風通圣丸(顆粒)。
(二)普通型(濕熱壅肺)
臨床表現:發熱,口渴,不欲飲;胸悶喘息、乏力或氣短;咽干少痰,納差,大便不暢或便溏;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
治法:宣肺透邪,清熱化濁。
推薦處方:宣肺化濁方
處方:蜜麻黃6g、連翹15g、前胡9g、法半夏12g、麩炒蒼術12g、廣藿香6g、 羌活9g、酒大黃6g、 陳皮6g、黃芩6g。
服法:水煎分服,一日兩次,每次200ml。連服7天。
(三)重型(溫毒閉肺)
臨床表現:高熱不退,咳嗽;痰少,痰黃粘稠不易咳,或黃痰,胸悶氣短喘促,腹脹便秘,四肢欠溫,微汗,舌質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
治法:清肺通絡,瀉火解毒。
推薦處方:清肺通絡方。
蜜麻黃9g、杏仁9g、生石膏20g(先煎)、膽南星6g、葶藶子15g、 桃仁9g、 赤芍15g、 射干9g、生薏苡仁15g、水蛭3g。
服法:水煎分服,一日兩次,每次200ml。
(四)危重型(內閉外脫)
臨床表現:神昏,煩躁;胸腹灼熱,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輔助通氣。舌質紫絳,苔黃褐或燥,脈浮大無根。
治法:開閉固脫,解毒救逆。
推薦處方:生曬參15g、黑順片10g(先煎)、山茱萸15g,濃煎100ml,頓服,或靜滴參附注射液。神昏明顯者可一并送服安宮牛黃丸。
四、康復期
臨床表現:氣短,乏力,輕咳;心虛膽怯,夜寐欠安,納呆腹脹,便溏不爽;易汗出,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細。
治法:運脾益肺,培元固本,兼以祛痰化瘀。
推薦處方:益肺健脾方。
處方:炙黃芪15g、黨參6g、陳皮9g、當歸9g、柴胡6g、桔梗3g、麩炒白術15g、赤芍9g、玉竹12g、丹參15g、生麥芽15g、炙甘草6g。
服法:水煎分服,一日兩次,每次200ml。
推薦中成藥:貞芪扶正顆粒、仁青芒覺顆粒(藏藥)。
來源:掌上蘭州·蘭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