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如何看待“信念溝”現象?
張洪忠:“信念溝”是一個很重要的互聯網現象。觀念相同的人,就會形成一個群,觀念不同的人,可能就退群,另外組成一個群。我們很多信息,可能就在觀念相同的人群里傳播,互相強化他們各自已有的認知。有案例說,在美國,還有幾百萬人相信地球是扁平的,而且有自己的網站、視頻、社區和“世界扁平說”大會。他們形成一個封閉的群體,相信的人是一個群體,不信的人是另外一個群體。信息互相隔絕。比如,那些相信醋能治療防止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拉一個群,討論什么醋好,不相信的人就退出來了。這就形成一個“信念溝”。我們怎么樣把辟謠信息輸送進去,讓他們知道,并說服他們。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工程。辟謠工作是一個系統的科學,是基于我們社會科學、互聯網群體結構的研究等基礎之上。這樣來做辟謠,會更有針對性和更有效。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社交機器人的出現,對于辟謠來說,您覺得是一個機遇還是挑戰?
張洪忠:什么是社交機器人?是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有一些人工智能的產品,以人的身份形成一些自動化賬號,自動發送信息,能夠跟你溝通交流。這種人工智能的技術,我覺得可以用在我們辟謠里面。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還可以幫我們辟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它的傳輸速度、擴散速度不是人工可以比的,而且是主動地去傳,去推送,會非常有助于我們抑制謠言的擴散。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社交機器人也有可能制造謠言,應該如何管控?
張洪忠:社交機器人是一個人工智能的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社交機器人有“善意的機器人”,也有惡意地運用社交機器人的現象。面對被惡意運用的社交機器人,我們怎么應對?第一,首先要有社交機器人的識別系統,從網絡結構特征、蜜罐法等方面,通過機器學習來做識別。因為社交機器人作為一個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它的技術水平、對話水平在不停地升級迭代。比如出現一種大規模的謠言,應該馬上來做一個識別,這是人做的自然的擴散,還是有人故意用社交機器人操縱或發布的?如果說是自然形成的,那么我們就從社會心理的角度,去應對解決謠言。如果是機器來擴散助推的,那么這就是惡意地制造謠言,故意混淆視聽,我們就要用技術的手段進行識別,并做溯源處理。這些信息是從哪里發出來的?是怎么發出來的?這樣我們才能掌控謠言的流向,并用技術的手段來應對,而不是用人工的手段去應對。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社交機器人在謠言應對和辟謠過程中,將扮演什么角色?
張洪忠:今天我們的信息傳播已經由農業社會的手工作坊,變為信息化社會的機器生產。由于我們的信息生產和擴散處于這種狀態,那么我們就要用機器的手段來做一些辟謠的工作,讓社交機器人幫我們辟謠,幫我們擴散一些正確的信息,這樣兩邊的量級才是對等的,辟謠才是更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