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吃頓飯
卻被要求掃碼點餐及關注公眾號
逛商場購物
不關注店家公眾號竟無法消費
“沒商量”的這種強制掃碼“求關注”行為
是否存在侵權?
掃碼“求關注”背后又潛藏哪些坑?
強制掃碼點餐或消費,侵犯消費者自主選擇權!
實際上,強制掃碼點餐等消費行為,不但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還涉嫌侵害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同時,第二十六條明確,不得利用格式條款并借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
顯然,如果商家強制消費者必須掃碼才能點餐或購物,無疑是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
強制掃碼點餐或消費,侵害消費者公平交易權及知情權!
如果餐廳僅提供“掃碼點餐”而不提供現場菜單等行為,涉嫌侵害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及知情權。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恪守社會公德,誠信經營,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得設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條件,不得強制交易。
餐廳要求“掃碼點餐”等行為是設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條件,是一種強制交易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消法還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而餐廳不提供現場菜單,掃碼關注后才能瀏覽菜品和價格的做法,顯然是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掃碼“關注”涉嫌侵害消費者隱私權!
即便是消費者自愿掃碼點餐或購物,若部分店家強制要求關注公眾號,甚至填寫姓名、手機號等個人隱私信息的,也有違法之嫌。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根據消法相關規定,經營者在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時,應明確告知并對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進行保密,且在消費者明確拒絕的情況下,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信息的義務。
掃碼“關注”背后套路深!
由于掃碼“求關注”能夠迅速聚攏一批用戶,該方式已經成為不少商家公眾號攬粉的慣用伎倆,且已蔓延“酒店掃碼入住”等日常生活場景中。這事兒看似不大,但是不僅侵犯了顧客的選擇自由,還涉嫌過度獲取個人信息以及存在信息被泄露、丟失的風險。
用戶個人信息被公眾號后臺捕捉后,其消費行為會被逐一
針對“強制關注”帶來的眾多隱憂,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出臺的《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規定:未經互聯網用戶知情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強制或變相強制訂閱關注其他用戶公眾賬號。
近日,中消協對強制掃碼消費行為也公開表態,表示商家只提供“掃碼點餐”等行為,涉嫌過度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侵害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不提供現場菜單有損消費者的知情權。針對老年人等群體,中消協則要求新技術應用不應成為特殊消費群體的消費阻礙。
在此提醒大家,不要貪圖一時方便或優惠而隨意掃碼提供個人信息,關注公眾號、小程序或服務號時,應謹防被過度索權,保護自己應有的消費權益。
(資料來源:國家網信辦網站、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網、全國人大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