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機構的體檢套餐種類繁多
使人眼花繚亂
有些體檢機構利用受檢者的認知不足
增加了一些相關但意義不大
或根本無關的檢查項目
體檢套路深
消費者究竟該選哪些項目
哪些又根本不需要呢
Number1
驗血查兒童體內微量元素
2013年被叫停,無臨床表現不需查
時下,微量元素專項檢測頗受家長“青睞”。雖然這種專項檢測早在2013年就被國家衛生主管部門叫停,但家長們仍將微量元素缺乏作為孩子厭食、不長個兒等問題的根本原因而樂“檢”不疲。順應這種心理,一些私立醫院也將此作為攬客項目,一次檢查動輒收三四百元不等,檢查元素包括鈣、鐵、鋅、鎂、硫,采用指血檢測方式。
據了解,人體中有30幾種微量元素,而實際能檢測的也就鈣、鋅、鐵、銅、鉛等幾種,并不能代表全部微量元素,因此通過微量元素檢測來評價兒童的營養狀況實屬誤區。
中日醫院兒科副主任王琨蒂醫生表示,通常在診療過程中,兒童有明確的臨床癥狀表現時才會考慮查微量元素。“年齡越小越容易出現異常,尤其是一歲以內的,很多檢查結果都不在正常范圍,不能單靠一項檢測結果來判斷孩子是否缺某種微量元素。鈣、鋅、銅等元素在日常的動物性食物中含量都很高,缺乏的例子并不多見。”
Number2
拍X光片查肺癌
難以發現早期肺癌,獲益不大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最初體檢篩查肺癌,使用的方法是拍胸部X光片。但該方法很難發現早期肺癌,即使查出來了,通常已是中晚期。”北京世紀壇醫院健康體檢中心主任邵素君主任醫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而常規劑量的胸部平掃CT,由于射線量較高,每年做對身體會造成傷害,因此不適用于普通體檢。”邵素君介紹道,“現在,體檢通常讓受檢者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以篩查肺癌,其射線量低、分辨率較高,能夠發現早期肺癌,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義。”
“不過,在篩查早期肺癌上,低劑量螺旋CT雖效果不錯,但仍具有一些潛在的危害,如輻射危險和過高的假陽性結果,因此不建議40歲以下人群每年檢查。”邵素君說。
此外,邵素君提醒道,一些高危人群有必要定期做肺癌篩查。我國肺癌高危人群定義為年齡在40歲及以上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險因素者:吸煙≥20包年(20包年指每天吸1包煙、煙齡20年,或每天吸2包煙、煙齡10年),或曾吸煙≥20包年,戒煙時間<15年;長期被動吸煙者(大于20年,基本每天都接觸煙);有環境或高危職業暴露史(如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彌漫性肺纖維化或有肺結核病史者;既往罹患惡性腫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Number3
用CT、遠紅外線篩查乳腺癌
檢出率較低,結果或存在較大誤差
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2017年中國腫瘤的現狀和趨勢》報告顯示,乳腺癌發病率位列女性惡性腫瘤之首。
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主任醫師萬冬桂曾撰文稱,將CT用于乳腺癌檢測,存在檢出率不高的問題。萬冬桂也不推薦用遠紅外線檢測乳腺情況,相關檢查機器性能較差,導致檢測結果可能存在較大誤差。
目前,“B超+鉬靶”是篩查乳腺癌的最佳組合。“但進行鉬靶檢測,會受到低劑量X射線的輻射,不主張每年都做。而B超具有無創、安全、檢出率高的優點,如果通過B超發現問題,再做鉬靶檢測進一步確認,這樣更為合理。”邵素君解釋道。
萬冬桂也表示,早期篩查乳腺癌,首先建議通過自摸自檢、B超,或通過乳腺鉬靶照片來判斷。
專家支招:體檢要“點面結合”
體檢項目種類繁多,似乎花錢越多對身體了解越全面,但實際上,有些檢查大可不必做。
邵素君稱,可以在做體檢前先與醫生溝通,使其了解家族疾病史、生活習慣、工作環境等,綜合各種內外因素,方便醫生初步判斷潛在的高危因素,定制出個性化的體檢方案。
但公司或單位組織體檢,通常采用購買統一套餐的方式,難以實現個性化。對此,邵素君給出兩點建議:“首先,保證每年進行一次常規體檢,要檢查血壓、血糖等指標。而有些檢查不必年年做,如拍胸部X片。其次,在此基礎上可進行必要的癌癥篩查,重點篩查發生率較高的癌種。”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道腫瘤內科專家、主任醫師張曉東也建議道:“挑選發病率高、危害大的腫瘤項目進行篩查。對于發病率低、惡性度太低的腫瘤,篩查的意義并不大。”
來源: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