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有網友轉發
一些問候、祝福的圖片或視頻
不過,最近有一條“提醒”
讓網友不淡定了
這條“提醒”稱:請不要再傳早安、晚安或節慶之類的圖片、視頻,在上海已有好多人報案!國外的反華勢力組建網絡軍團,利用黑客設計精美的圖片、視頻,暗藏釣魚程序,發到網上讓大家轉,竊取個人信息和資料。
看到信息的你
是不是開始瑟瑟發抖
想到中秋、元旦
自己發了很多祝福圖片
難道個人信息已經
被扒得皮都不剩了?!
別慌!又是一則舊謠新傳
據媒體報道,早在2015年,我國臺灣地區就出現了類似謠言。網傳信息中的“東森財經臺”是臺灣地區的一個電視頻道,該頻道并未播放過相關新聞報道。當時,高雄警方已對此進行辟謠,稱網傳信息“請不要再傳早安或節慶之類的圖片、視頻,已經有好多人報案……”系謠言,網上轉發的問候圖片、視頻無法攜帶病毒,并推測可能是部分網友不想被此類圖片打擾才散布這些假消息。
微信官方也曾通過公眾號對該謠言進行澄清,稱未發布相關安全提示,而且“致20萬人受害的消息”并沒有任何出處。
此外,多地網警也對此進行了辟謠。
然而,這則謠言并沒有銷聲匿跡。每逢中秋、國慶、元旦、春節等節假日,該謠言都會換個“馬甲”,在微信群里“活動一番”。同時,還打著“公安系統要求提示”“銀行總部下發通知”“老師同學們緊急注意”等不同名號遍布在各個工作群、家庭群、學校群等。
網絡安全專家表示,在圖片和視頻里嵌入釣魚程序,技術上并不容易實現。簡單來說,我們發送的圖片、表情和視頻,這些文件的后綴大多為“.jpg”“.gif”“.avi”等,分別對應單圖、動圖、視頻文件。一般情況下,在微信中點擊圖片、動圖和視頻會直接放大或播放,不存在鏈接要求手機用戶輸入個人信息,也不會有中毒風險。
這則謠言是假借公安網監“緊急通知”名義傳播不實信息,目的在于夸大渲染網絡安全風險,吸引眼球。如有重大事件發生,國家會通過官方渠道予以發布,請廣大網民不信謠,不傳謠。
不要只用干巴巴的文字發問候了
表情、圖片和視頻該發就發
這樣社交才有意思嘛
但也許您會問
如果這些都是安全的,
那么報道的微信盜號是怎么回事?
“害人精”是惡意鏈接
早在2015年,央視新聞就曾以“擴散:收到這種微信紅包,千萬別點!”為題發布微博稱,有種“紅包”頁面和微信紅包很相似,騙子先讓用戶關注公眾號,關注后發送紅包,用戶一旦點擊紅包,對方便獲取了手機個人信息,包括與手機綁定的支付寶、網銀等賬號密碼,隨后轉走錢財。
一般而言,釣魚網站都需要“畫皮”偽裝。點開偽裝成圖片、網址、二維碼形式的惡意鏈接之后會有“浮層”,也就是一個透明度較低的對話框,提示用戶進行下一步操作,點擊偽裝之后的釣魚網站才導致了微信等個人信息被竊取。
因此,我們在使用微信等社交工具時,最應注意的是不要點擊來源不明的網址鏈接,不要點擊或下載類型不明的文件,不要隨意填寫個人信息。如果點擊釣魚網站后導致個人信息泄露,應立即撥打官方客服電話進行核實。如一旦發現銀行卡被盜刷或資金異常變動,應立即聯系銀行客服進行處理,并及時撥打110報警。
提醒您
正常的問候圖片和視頻
雖不含病毒 可以轉發
但微信內容發布并非不受約束
在網上發布以下內容將違法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尊重事實,
遵守法律規定,
堅守道德底線!
作者:閆丹丹
資料來源:中國網信網、上觀新聞、武漢晚報、四川在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