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有關垃圾分類的謠言也在網絡上逐漸發酵、混淆視聽。有人造謠稱,上海因垃圾分類發生命案;有人說,大家辛辛苦苦把垃圾分好類,最后卻一車拉走;還有自媒體調侃,小龍蝦分類極其復雜,蝦黃、蝦殼什么的全都要干濕分離……這些看似通俗易懂的小科普,有料又吸睛的新聞,都是假的!中國互聯網絡聯合辟謠平臺列舉近期與“垃圾分類”有關的謠言,希望能及時糾偏糾錯、以正視聽。
1. 南京12個街道強制垃圾分類?網傳不實

圖為南京網警辟謠截圖
近日,一張南京12個街道要率先全域開展垃圾分類的名單在南京人的朋友圈火了,這讓很多人不淡定了:南京也要開始強制呢?我家就在這個街道。經有關部門核實:網傳不實,南京目前是對所有機關企事業單位強制垃圾分類。
2. 上海因垃圾分類發生命案?純屬捏造

圖為上海網警辟謠截圖
近期,網上有視頻造謠稱“上海扔垃圾的把一管垃圾的阿姨給殺死了”。經核實,該視頻所涉及的案件發生在廣東省樂昌市,是造謠者移花接木,肆意捏造。
3. 垃圾分好類,最后一車拉走?與事實不符

圖為央視財經就“垃圾分好類卻一車拉走”進行調查
有網友質疑,辛辛苦苦分好的垃圾,究竟去哪了?會不會一車拉走?經調查發現,當干濕垃圾分類收運后,將分別進入兩個末端處理廠。在干垃圾處理區域,工人通過巨大的抓斗,將干垃圾送往焚燒爐焚燒。濕垃圾分揀去除塑料袋等雜質后,經過粉碎、提油等步驟,通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用于沼氣發電。除了干濕垃圾,上海每天還產生3312噸可回收物,在可回收物中轉站經過分類挑選后,打包送往再生資源企業進行資源利用。
4. 上海有人用無人機扔垃圾被抓?這只是個段子!

圖為上海城管小哥就“無人機扔垃圾”謠言親身測試。
網傳“上海有人用‘無人機扔垃圾’還被抓了”,隨后吐槽“感覺上海人都快逼瘋了”。經上海城管小哥認真核實、親身測試,用無人機扔垃圾并不能實現精準投放。這就是個段子,別把玩笑當真。
5. 整只小龍蝦是濕垃圾,去黃龍蝦頭是干垃圾?沒那么復雜

圖為網上熱帖“小龍蝦身后事分類圖”。
最近,一張“小龍蝦身后事分類圖”刷屏網絡,稱:“整只小龍蝦是濕垃圾,去黃的龍蝦頭是干垃圾”。有網友就此吐槽“吃時一時爽,打掃戰場愁斷腸”。對此,上海市廢棄物管理處回應稱,小龍蝦、龍蝦殼、龍蝦頭、龍蝦黃、龍蝦肉全部屬于濕垃圾!而網傳“扔杯奶茶分4步”也沒那么復雜,就是倒掉內容物后,直接投放到干垃圾桶里即可。可見,“妖魔化”垃圾分類的謠言會時不時地竄出來假模假式地“科普”一番,希望網友辨明真假。
6. 還在照著這張圖扔垃圾嗎?里邊好多錯

圖為網上熱傳有誤的垃圾分類圖

圖為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發布的正確的垃圾分類指南
“豬能吃的叫濕垃圾,豬都不要吃的叫干垃圾,豬吃了會死的叫有害垃圾,可以賣出去換豬的叫可回收垃圾”。前不久,一張垃圾分類圖片,配以四句口訣,在朋友圈刷屏。6月12日,上海市廢棄物管理處發文,逐一指出其中錯誤,并給出正確分類。而熱帖反轉成謠言的現象說明,垃圾分類的話題熱度、大眾對垃圾分類知識的欠缺比想象中的更甚。
目前,全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由點到面逐步推開,46個重點城市加快實施垃圾分類的步伐。隨著“垃圾分類”話題熱度居高不下,相關謠言借此滋生傳播。其中,部分謠言存在著對垃圾分類政策的誤解、誤讀,官方多途徑發布權威信息是辟謠的關鍵。同時,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請廣大網友在垃圾分類普及過程中,不信謠不傳謠,以足夠耐心養成良好分類習慣,攜手為美麗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周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