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開始,學院有同學陸續收到網絡平臺和消費類信貸產品透支消費的信息,有的同學名下多出銀行卡,有的接到網絡借貸融資平臺催款的電話和短信。這些學生表示,這可能和去年4月底的一起兼職信息有關。目前,當地警方表示已經介入調查取證。
網絡平臺賬號被透支莫名接到催款短信
小余是學院大三的學生,目前正在西昌實習。他說,自己在這些學生中較早察覺到“不對頭”。去年9月,他發現自己的網絡平臺多出一個子賬戶,并利用子賬戶上面的借款平臺進行透支消費。“透支金額有3000多元,我打電話給客服,說是在廣安一個社區消費的,但以涉及隱私為由,不透露具體的位置。”小余說,自己隨后申請解除了綁定,并提醒其他幾位出現類似情況的同學也解除綁定。
今年大二的小宋說,去年國慶前發現網絡平臺異常,綁定的銀行卡被轉走500元,在該借款平臺借款500多元。隨后致電客服,稱不是本人操作,并查到網絡平臺綁定了另外一張銀行的銀行卡,到銀行查證后得知,開戶行為岳池縣中和鎮銀行網點。小宋說,隨后找到銀行工作人員,調取監控后發現,確實不是她辦理,但是持有她的身份證。銀行工作人幫她凍結并注銷了這張卡。
“蒲××,關于你拖欠分期樂金融公司欠款一案,非法占有金融機構資金意圖明顯……”近日,小蒲又收到一條催款短信,他說這大半年經常收到陌生號碼短信,稱自己在大學生貸款平臺上有一筆巨額貸款,對方威脅如不還款,將進行報復。“現在,看到陌生電話號碼都不敢接了,正常的生活被打亂,害怕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遭到威脅。”小蒲很無奈。而根據一位當事同學傳給記者的一張手機截屏圖片,顯示在某貸款平臺上有一筆去年5月辦理已經逾期180天以上的借貸。記者查詢發現,這兩個平臺是針對年輕人的網絡購物和金融服務平臺,可提供分期付款服務。
網絡求兼職疑遭騙,大學生盼徹底解決
就在小余和同學們百思不得其解時,去年9月,百度貼吧的一條帖子讓大家恍然大悟。帖子內容關于小余本人和幾位同學欠債、賭博、吸毒,還有身份證照片配圖。小余很緊張,就聯系吧主刪了帖子。
這讓小余聯想到去年4月底,他在學校兼職群發現一條“五一”期間4S店的兼職信息,他聯系了這位名叫“譚心”的網友,“譚心”說需要身份證正反面以及電話號碼作備案審核。小余將這個信息告訴了一些同學,最后有34名同學愿意去,并拍攝了身份證照片傳給“譚心”。正當他們盼望著這份報酬豐厚的兼職時,“譚心”卻說這次兼職不做了,后來就怎么也聯系不上她。
小余說,連自己在內報名兼職的35名同學都不同程度有類似遭遇。他告訴記者,去年9月,他組織一些同學到廣安區中橋派出所報案,當時的辦案民警以無消費記錄為由,沒有立案。
事情并未到此結束,小余說,之后仍有同學發現網絡平臺綁定的卡里面的錢被轉走,經查詢,都非本人操作,有的同學網絡平臺賬號被盜、改密碼,有的同學在購物和金融服務平臺出現貸款、消費記錄。
事情發生后,同學們上報了學校保衛處,保衛處對這些同學進行了登記,并與中橋派出所聯系。“給我們回復是成立專案組,調查清楚,還我們清白。”小余說,經過查詢,很多同學被冒名辦理的銀行卡交易記錄都有同一個名字:游海林,開戶行主要分布在廣安市棗山某支行、協興某銀行以及區(縣)支行。
當事者之一小丁告訴記者,在報案后,他們30多人還去過棗山派出所,“因為他們抓到一個拿我們假身份證辦卡的人,但他們說不歸他們管,我們沒辦法。”
當初向同學們介紹這個兼職信息,小余也很后悔。但他目前最擔心的是,這些消費和借貸記錄會對大家的征信造成不良影響,“最麻煩的是,很多同學要畢業了,都在忙著實習找工作,害怕這些事會持續下去,希望能徹底解決。”
27日,記者致電廣安市廣安區公安分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該案已經受理,正在調查取證。
輕信網絡“代發論文” 掉進陷阱被騙5200元
網上看到招聘兼職的消息,對方稱只要買東西刷單,完成后就能連著本金和傭金一起返還。聽到這樣的消息,你相信嗎?近日,有人就因為這樣一起網絡兼職刷單的詐騙,被騙子騙走了1800元。暑期將至,針對大學生的騙局也層出不窮,對此,合肥警方發布了4種最近多發的騙局,提醒在校大學生注意。
騙局一:“你涉嫌一起犯罪案件”被騙金額:4000多元
被騙人講述:5月8日上午,有人給我打電話,對方自稱是電信公司工作人員,說有人用我的身份信息在北京辦了一張電話卡,該卡涉嫌一起犯罪案件,要將我的手機停機。我當時和對方說沒有辦理過這張電話卡,隨后對方喊我報案,并隨即給我轉接了另外一個號碼。接電話的自稱是上海市公安局民警,還說我的銀行賬戶內的現金需要轉入一個指定賬號,我隨后就去學校里的ATM機上按照對方的操作,將錢轉給了對方。結果對方說我是嫌疑人,已經下達了逮捕令,考慮到我是學生,要我交12000元保釋金,這時候我才意識到被騙了。
民警點評:這是一種冒充公檢法系統的詐騙。這種詐騙一般以涉及犯罪案件或者毒品為由,讓受害者尤其是大學生感覺害怕,再利用受害者害怕的心理,一步步讓對方把錢轉移到所謂的“安全賬號”,最后達到詐騙的目的。
騙局二:網上代發論文被騙金額:5200元
被騙人講述:3月27日上午,我在學校上網找人幫我代發論文,在網上搜索,找到一個編輯,加了對方QQ后,對方介紹了發布論文所需的流程,并且需繳納5200元手續費,之后對方讓我先打2000元定金過去,他們再安排審稿,等我拿到用稿通知書后,再將剩下的錢打過去。3月29日,我先付了2000元定金,很快我收到了用稿通知單,對方要求我支付剩余的3200元,我通過支付寶進行了轉賬。我再撥打電話,電話就關機了。我聯系對方給我承諾的雜志,結果人家告訴我沒有我的論文,這時我才意識到被騙了。
民警點評:網上代發論文的騙局,在大學生中發生的幾率很高。網絡上陷阱多,希望大學生能通過正規渠道發表論文。
騙局三:網絡兼職刷單被騙金額:約1800元
被騙人講述:4月26日,我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上面說招聘兼職,于是我就加對方好友,對方稱這是一個代購的兼職,要我代購買東西刷單,完成后連著本金和傭金一起返還,我同意后對方就發給我一個鏈接,我通過支付寶支付了360元。買過之后,對方說需要完成兩單任務才能返款,于是我又在對方發來的網站上買了1400元的商品。支付成功后,對方說我的任務是二重任務,需要做完才返現,這時我意識到事情不對,再聯系對方時才發現被刪除好友了。
民警點評:這種騙局和在社區給老人發免費雞蛋、面條一個道理,先說給你甜頭,但是你領了甜頭后,其實都是需要你自己付出“本金”。有的老人為了所謂的“贈品”,買了上萬元的“保健品”。網絡兼職、刷單返現的騙局屢見不鮮,因為更有迷惑性,這也是最常見的學生上當受騙的方式。因此,大學生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為了一點“甜頭”就放松了警惕。
騙局四:網上貸款先存“保證金”被騙金額:約16000元
被騙人講述:4月9日,我在網上找了一家貸款公司,想辦理小額貸款,我在網上留下了自己的信息。很快就有人聯系我,自稱是貸款公司的工作人員,我和對方說我要辦理貸款。對方就和我說,需要先辦理一張建設銀行的銀行卡,隨后要在卡里存入貸款金額的20%。我辦理了一張銀行卡,把16000元存在了卡里。到中午的時候,對方電話聯系我,說已經通過申請,讓我去ATM機上操作,結果我發現我的錢已經被轉走了。之后,我打電話一直聯系不上對方,才感覺被騙了。
民警點評:這種詐騙方式近期較多,針對的對象是網上進行小額貸款的人群。這種先繳“保證金”的騙局,一般都是先讓你繳了錢之后便消失。希望市民擦亮眼睛,同時也希望大學生不要通過這種方式冒險貸款或者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