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 “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請問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對創新發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品牌轉變。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打造中國制造金字品牌。“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也要求加強商標品牌法律保護,打造一批有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加強商標品牌建設是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舉措,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抓手。
商標品牌是區別商品或服務來源的標志,商標是這個標志的法律身份,而品牌則是它的價值體現,商標與品牌是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商標品牌連接著創新和市場,既發揮著承載和引領創新的重要作用,又起到保護和激勵創新的作用,是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商標品牌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核心要素,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知名商標品牌的數量和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方式由粗放式向創新驅動轉變。加快發展商標品牌經濟,把商標品牌戰略融入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商標品牌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中的引領和推動作用,著力提升國家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已成為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
問: 我國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加強商標品牌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對商標品牌建設做出了明確部署。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作為商標主管機關,在推進商標品牌建設,促進品牌經濟發展方面,負有重要責任。
“十二五”期間,全國工商、市場監管系統大力推進實施商標品牌戰略,我國商標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商標品牌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具體體現在:
一是商標審查效率極大提高,商標申請量大幅增長。工商總局積極服務創新發展,大力推進商標體制改革和信息化建設,使商標注冊申請更加便捷,商標審查周期控制在法定時限之內。商標申請量逐年大幅增長,2015年全年的商標注冊申請量達287.6萬件,同比增長25.85%,是2008年的4.12倍,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5年底,我國商標累計申請量1840.27萬件,累計注冊量1225.39萬件,有效注冊量1034.39萬件,實現了“三個超千萬”。
二是中國商標品牌的價值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2015年我國進入“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的品牌已達31個,比2014年增加了2個。
三是優秀品牌的示范帶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2015年工商總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開展了“中國商標金獎”評選工作,展現了我國實施商標品牌戰略服務經濟發展取得的顯著成績。
四是商標品牌評價體系逐步建立。2015年7月,工商總局與中國人民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發起組建“中國商標品牌研究院”,正式成立了第三方公正客觀的研究評價機構,通過科學、客觀、公正的商標品牌評價指標,對商標品牌戰略實施的效果進行量化的評估,逐步提升實施商標品牌戰略的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 。
五是商標品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2015年,我國申請人的馬德里商標申請量為2321件,同比增長8.5%,位居馬德里聯盟第六;國外申請人指定我國的領土延伸申請量為24849件,累計有效注冊量達22.44萬件,連續11年位居馬德里聯盟第一。
六是商標品牌資本化運作能力不斷增強。2015年,共辦理商標質權登記申請1175件,同比增長55%,幫助企業融資343億元。
七是打擊侵權假冒行為成效顯著,營造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工商、市場監管部門充分發揮市場監管主力軍作用,突出工作重點,部署開展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持續保持打擊侵權假冒行為的高壓態勢,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2015年,全國工商系統共查處商標侵權假冒案件27379件,案值3.7億元。
問: 工商總局將采取哪些措施推進品牌建設,進一步服務創新驅動發展?
答: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打造中國金字品牌。工商、市場監管部門將以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切實履行好監管和服務職責,深入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大力推進品牌建設。
一是優化服務職能,進一步提高審查效率。深化審查體制改革,建立起商標審查長效機制,進一步擴大商標網上申請的比例,逐步放開商標數據庫,逐步實現全部申請電子化,使商標注冊申請更加便捷,進一步提升商標公共服務水平,拓寬品牌價值實現渠道。
二是加強宣傳引導,擴大品牌影響力。圍繞商標法律知識、商標品牌對企業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的舉措成效、中外著名品牌的成功案例等重點內容,加大宣傳力度,幫助企業提升商標意識,樹立品牌價值理念,在全社會營造尊重、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在國內外樹立中國品牌的良好形象。
三是加強行政指導,提升企業商標品牌運用和保護能力。結合企業實際需求開展分類指導,提升企業商標品牌運用和保護能力。為企業提供專業化品牌指導服務。大力推廣品牌指導站建設的成功經驗,引導企業健全商標品牌管理體系,提升品牌知名度,夯實品牌發展基礎。
四是加強商標監管執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堅持打建結合、標本兼治,保持高壓態勢,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提升綜合治理能力。切實抓好互聯網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深入推進打擊侵權假冒法治建設、創新監管模式,建立與商事制度改革相適應的打擊侵權假冒工作機制、支持地方探索開展跨地區、跨部門執法協作,提高打擊實效,更新監管理念,構建打擊侵權假冒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五是進一步推進品牌國際化。推行電子申請、電子通訊等信息化措施,提高國際注冊的便利性。健全完善企業商標海外維權溝通協調機制和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制,更好地維護我國企業在海外的合法商標權益,支持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走出去”,為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建設商標品牌強國,服務創新驅動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六是進一步發揮商標品牌行業組織的作用。商標行業組織是推進商標品牌建設的重要力量。行業組織在商標品牌的注冊、管理、保護和運用等各個環節,要發揮好宣傳引導、教育培訓、自律懲戒的作用,積極引導商標代理機構誠信經營、規范服務,為企業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商標品牌服務;積極引導企業增強商標品牌保護能力,提升商標品牌的運用水平,助推中國企業由優質產品向知名商標品牌轉變,提高中國商標品牌的國際競爭力。
問: 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15年工作時指出,“全社會創業創新熱情日益高漲”,“一大批創客走上創業創新之路”,但當前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對創新者來說成本太高。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如何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鼓勵創新?
答:近年來,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總體部署,充分發揮市場監管主力軍作用,深入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2015年,全國工商系統共查處商標侵權假冒案件27379件,案值3.7億元。
下一步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切實抓好互聯網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有效遏制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行為,以知名商標品牌、地理標志、涉外商標為重點加強商標專用權保護,加大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市場整治力度,深入整治仿冒、虛假宣傳等侵犯知識產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創新、促進競爭。二是深入推進打擊侵權假冒法治建設,完善頂層設計,健全法律法規,創新執法體制,完善執法程序。三是創新監管模式,建立與商事制度改革相適應的打擊侵權假冒工作機制,加快推進信息共享,推動部門間、地區間、政府與社會之間信息互聯互通和執法協作,形成對侵權假冒違法行為的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四是支持地方探索開展跨地區、跨部門執法協作,對侵權假冒商品的生產、流通、銷售形成全鏈條打擊,提高打擊實效。五是注重調動地方政府、企業、中介組織和社會公眾的積極性、能動性,推動構建打擊侵權假冒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問: 面對一些地區假冒名牌產品猖獗泛濫, “假名牌”屢禁不止的現象,工商總局如何斬斷“假名牌”產銷利益鏈,建立長效監管機制?
答: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2016年工作時強調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假售假行為”。工商部門作為商標注冊和管理機關,一直致力于打擊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假名牌”現象。“十二五”期間,全國工商系統共立案查處侵權假冒案件31.17萬件,搗毀制假售假窩點10539個,依法向司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583件,涉案金額28.74億元。但不能否認的是,當前市場上的“假名牌”現象依然存在,打擊侵權假冒工作形勢依然嚴峻,且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侵權假冒形成了跨行業、跨環節、跨區域違法犯罪特征,違法主體身份更加隱蔽,違法行為發現難、取證難、認定難,打擊侵權假冒行為難度日益加大。為了從根本上遏制“假名牌”泛濫現象,斬斷“假名牌”產銷利益鏈,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要堅持打建結合、標本兼治,保持高壓態勢,結合商事制度改革和企業信用監管,創新監管執法方式,強化監管執法力度。此外,各相關部門要形成監管合力,大力推進綜合執法和社會共治,逐步建立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