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給人類社會帶來無限機遇,也帶來巨大挑戰。如今,交通、通信、教育、金融、商業、政務等,幾乎人類社會所有領域都受到互聯網越來越深刻的影響。以大數據、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益廣泛深入地融入全球經濟社會,基于互聯網的創新形式、業態發展、交往方式等日新月異。同時,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人們在尚未很好解決工業社會風險問題的情況下,便進入了工業風險與互聯網風險疊加的時代。網絡謠言、網絡詐騙、網絡侵權、網絡色情、網絡暴力、網絡賭博等嚴重挑戰信息傳播秩序,破壞社會公序良俗與和諧穩定。網絡暴恐、網絡洗錢、網絡宗教極端主義、網絡意識形態侵襲等,不僅破壞國家和社會穩定,而且侵犯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作為互聯網大國,中國也是受黑客攻擊最多的國家。
在國際社會,不合理的國際互聯網治理現狀使得各國網絡主權得不到充分尊重,各國之間不能平等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數據和信息鴻溝情勢嚴峻,有的國家掌握不對稱甚至壓倒性的網絡信息技術優勢,試圖獨占全球互聯網治理議程設定、規則制定和基礎性資源分配權。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所提到的,不同國家和地區信息鴻溝不斷拉大,現有網絡空間治理規則難以反映大多數國家意愿和利益;世界范圍內侵害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權、網絡犯罪等時有發生,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因此,必須推動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
推動互聯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應堅持國際互聯網治理四項原則,其核心和靈魂是尊重網絡主權。“振裘持領,領正則毛理。”主權獨立是《聯合國憲章》及一系列重要國際法所確立的基本準則,是國與國和平共處的重要國際法治保障。同樣,在國際互聯網治理變革中,只有尊重各個國家的網絡主權,才能有效解決互聯網給全球帶來的問題和挑戰,國際社會才能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加強對話與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前提和立足點是尊重各國網絡主權。
尊重國家網絡主權具有多方面實際內容。首要的是尊重各國在自己網絡主權范圍內選擇互聯網發展道路、管理模式和公共政策的權利。同時,在國際網絡空間治理上,應堅持多邊參與,由大家商量著辦,發揮政府、國際組織、互聯網企業、技術社群、民間機構、公民個人等各個主體的作用,不搞單邊主義,不搞一方主導或由幾方湊在一起說了算。中國所提出的國際互聯網治理四項原則,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認可與支持,成為推動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促進網絡公平正義的重要指導原則,是中國在互聯網全球治理領域作出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