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騙完孩子,騙家長
今年10月中旬,剛剛大學畢業的小伙吳信(化名)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某某市公安局的,稱吳信的銀行卡涉嫌透支、詐騙等犯罪行為,要求其將銀行卡里的錢轉存到“安全賬戶”中,吳信信以為真,便將自己的銀行卡里的3萬多壓歲錢,轉存到了對方提供的所謂“安全賬戶”中。犯罪分子見吳信真的上當后,又生一計,便又打電話給吳信,讓其說出其父母的姓名、電話,并指揮吳信電話關機、外出。隨后犯罪分子把電話打給了吳信的父母,謊稱吳信已被他們綁架,讓其父母支付50萬元的贖金。吳信的父母聞訊后報警,警方將犯罪分子的謊言揭穿。
識破方法:1、公安機關從未設立過所謂的“安全賬戶”,“將錢款轉存(寄存)到安全賬戶”一說,純屬謊言;2、不要輕易透露個人和自己家人的信息;3、遇到此類情況難辨真假時,應及時與家人溝通,并迅速報警。
案例二:假甜頭兒,真騙錢
今年10月中旬,家住皇姑區的劉女士在網上找工作,看到一家網站聲稱“上網購物刷信譽度,返本返利”,劉女士嘗試著支付了120元錢,對方網站工作人員立即給劉女士打回來了125元錢。輕松賺到5元錢之后,劉女士便以為找到了條輕松致富的捷徑,隨后先后分3次共向該網站支付了16200元后,對方卻沒了動靜,劉女士方覺被騙并立即報了警。
識破方法:1、上網找工作、購物應到正規網站;2、賺錢越輕松的“工作”,越有可能是騙局;3、在網上不認識對方、不明對方底細的情況下,切莫輕信對方錢能生錢;4、切不可見餌而不見鉤,貪小便宜吃大虧。(記者曹甄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