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是這樣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戴上“緊箍咒”,以求“嚴”、務“實”、出“新”為抓手,摸索出了一套采編管理和經營活動的管理規定,實現了建網15年來從未發生過“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事件。
求“嚴”——嚴格“軍規”自戴“緊箍咒”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打擊網絡敲詐和整治有償刪帖方面,中國江西網在“扎緊制度藩籬”上下功夫,梳理了從事輿論監督報道的管理規定,制定了新聞采編和經營活動系列“軍規”——《中國江西網網站信息傳播及網絡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規定》的主要內容是在網站的新聞采編、經營活動兩大主要領域分別實行“一分開、二公布、三必須、四審核、五嚴禁、六不許”的信息傳播和網絡服務管理制度,并同時制定相配套的處罰措施。這套新聞采編和經營活動系列“軍規”由網站一把手總負責,各分管副總及編委各自負責所屬部門,一級對一級負責,明確職責、權利,共同落實。
《規定》中的“一分開”對“采編業務和經營業務分開”這項我國新聞行業的重要制度進行了特別強調。采編和經營分開,主要是防止新聞報道受商業利益的左右和操縱。
采編人員如果參與經營活動,利用手中的采編權、報導權、監督權、編輯權去進行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那影響將是極其惡劣的。所以,規定中的“二公布”把網站采編人員和經營人員的名單公之于眾并定期更新,接受社會監督,就是為了防止這種權錢交易的發生。
隨著互聯網與新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傳統的新聞傳播結構、手段與方法已被徹底改變,新聞工作面臨的形勢已發生深刻變化,“人人都是麥克風”的時代悄然而至,但無論如何,堅持新聞采編的客觀公正是永恒的要求。《規定》中的“三必須”對此要求進行了更細致的規定,并進一步引導網站采編人員和經營人員自覺增強法律意識,依法辦網,依規行事,堅決不利用網絡媒體侵害他人權益,杜絕利用網絡媒體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違法活動,努力營造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
網絡媒體的采編活動和經營活動是日常行為,但日積月累的工作難免會出現一些疏漏,必須有一整套程序和規則提前規制提前預警。《規定》中的“四審核”“五嚴禁”“六不許”就對中國江西網原創及轉載稿件的簽審、采編選題的確定、刪稿刪帖的流程、官方微信微博的管理、網站經營活動中的人員錄用、合作協議的簽訂和執行、資金的處理方式等每個環節進行了嚴格的細化。這些制度細則構成了規范中國江西網每日采編活動和經營活動的一道道防線,對于日常制度執行的查缺補漏十分必要。
可以說,中國江西網的這套新聞采編和經營活動系列“軍規”,如同馬背上的“韁繩”,如同孫猴子戴的“緊箍咒”,時時刻刻在提醒網站從業人員敬畏手中的公權力。
務“實”——真抓實干筑牢思想防線
制度的效果在于執行,制度的價值在于落實。不抓制度執行,制度就如鏡花水月、流于形式;不抓制度落實,制度就會形同虛設、華而不實。
為此,中國江西網設立了專門的“新聞采編紀律督查委員會”,除了對相關制度進行宣傳傳達外,還定期通報網站新聞采編人員的執行落實表現情況。為防止“腸梗阻”“燈下黑”,對一些敢于頂風違規的記者編輯,不護短,堅決“清理門戶”。
2015年4月,中國江西網“新聞采編紀律督查委員會”通過日常巡檢發現,網站行業頻道工作人員周某在采訪過程中,嚴重違反“采編不做經營和跨地采訪”等規定,雖還未正式發表相關稿件,但其前期在社會上的活動對網站聲譽已造成了一定的損害。網站第一時間派出督查人員調查核實,全面了解情況后,責成該行業頻道解除與周某的聘用關系,同時對該行業頻道實施5000元的處罰,并對周某予以嚴重警告處分,通報全網。
近年來,中國江西網每年都要外送大批骨干人員前往中央網信辦、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委黨校、南昌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單位參加法治培訓、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學習、“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等活動。骨干學習回來后,將學習心得分享給全體從業人員。同時,網站還不定期地邀請國內知名學者和法律專家,傳道授業解惑,幫助網站人員提升業務素養,提高法紀意識。
中國江西網以正面宣傳為己任,發掘和推送走向全國的網絡典型人物,將這些人物的事跡做成展板放置在網站辦公場所的走廊兩側,讓網站員工每天上下班都能看到。正面報道的策劃和報道讓網站采編人員產生了職業歸屬感、從業自豪感。同時先進人物事跡中體現的社會責任感反過來鞭策記者編輯恪守職業道德,遵從行業自律,自覺抵制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
出“新”——多措并舉建立長效機制
中國江西網成立15年來,從未發生過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事件。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多措并舉建立呵護“江西藍”的長效機制。
率先設立“從業人員名單公示制”。自開辦以來,中國江西網開全國網絡媒體之先河,設立“從業人員名單公示制”,堅持開門辦網,動員全社會參與監督。“從業人員名單公示制”指的是兩個方面,一是在網站首頁公示從事采編經營工作人員名單,尤其是可從事輿論監督報道的人員名單,接受被監督單位和社會各界的查詢和監督。二是離職人員名單。從業人員一旦辦理好離職手續,網站便在顯要位置進行公告。這既是對網站從業人員合法從業身份的保護,更是全社會監督網站人員從事采編經營的規范。此外,中國江西網還在網站首頁開設了“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郵箱、信箱,公布了刪稿刪帖流程。
率先設立采編人員“周學月考”。中國江西網在全國網絡媒體中率先設立采編人員“周學月考”制度,確保每名涉及內容口的員工都要參加新聞培訓和考試,牢牢樹立正確的新聞觀。
中國江西網各采編部門每周都有學習例會,分析一周來的采編得失,座談選題策劃,并不時聘請資深記者編輯、學者、專家等優秀老師為網站全體采編人員授課,進行集中強化培訓。
為避免走形式,網站還實行簽到制度,對不參加培訓的員工進行處罰;因故無法參加培訓的需要補課。同時,每月對采編人員進行考核,百分考試未達90分的,需要當月再考一次,兩次考試平均分不足80分的即為考試不合格人員,其成績將影響個人獎金收入。
面對如此嚴格和頻繁的學習考試,起初不少網站員工不理解。制度實施的第一次考試,就有近20位采編人員“不及格”。
中國江西網一位近五十歲的老員工開始還向網站領導抱怨:為啥我這么大年紀還要參加考試?為啥我在經營部門也要參加考試?但實際上《規定》中的“一分開、二公布、三必須、四審核、五嚴禁、六不許”不少內容都是針對采編和經營問題的規定,在抵制“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這個問題上,網站做到了“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隨著學習考試次數的增加,大家的成績在逐漸提高,對制度的抱怨慢慢變成了互相學習探討業務的可喜氛圍。
當前,不少網絡媒體都在其輻射的廣大區域建立了若干記者站。應該說,這些記者站的建立延伸了新聞的觸角,為拓寬新聞渠道、豐富報道內容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一些記者站的建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模糊采編和經營的界限。為防止此類情況發生,中國江西網進一步完善了相關規章制度,和總部一樣,明確“一分開、二公布、三必須、四審核、五嚴禁、六不許”的原則,加強對網站記者站的管理。
蠹眾木折,隙大墻壞。對于任何一家新聞單位而言,包括網絡媒體,無論其身處何處,只要手中有權,就要防患未然,如果放任自流就會喪失媒體的公信力、傳播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