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0日,公安部再出重拳,依法查處編造傳播謠言的違法犯罪人員197人,責成相關網站關停網絡賬號165個。這是中國政府在懲治網絡謠言方面的又一舉措。這些謠言從何而來?其背后都有什么樣的故事?
編造謠言,只為求關注
銷售水果的河北省承德人孫某,就在此次被查處的197人之列。他聽說在網上賣東西很好,想在微博上展示自己的產品,但一直苦于微博“粉絲”太少。為了“博關注”,他“聽說寫一些過激的東西,就會有人主動加關注”。于是,他在新浪微博上發布了煽動襲擊9月3日閱兵的恐怖信息,而被承德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我對微博并不是很熟悉,以為就是一個評論,不會傳播出去。”孫某說,他從沒想到自己的行為會造成這樣嚴重的后果。
而在此次行動中被抓獲的另外一名北京女網民丁某,則是一名年輕的“90后”。1991年出生的她,是因為散布天津港火災爆炸死亡人數的虛假信息,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被拘留后,她非常后悔自己當初“沒有想太多就轉發”的行為,因為此前一直覺得網絡上可以“想干嘛就干嘛”,“不用負責任”。
同樣,在近期股市暴跌背景下,廣東網民曾某,因為沒有求證信源,不負責任地轉發了境外網站所謂“惡意做空股市”的謠言,誤導了社會公眾,造成了惡劣影響。
公安部稱,此次集中查處了在互聯網和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平臺上的謠言,這些謠言故意蠱惑人心、誤導社會公眾、制造渲染恐慌情緒、甚至借機惡意造謠攻擊黨和國家領導人,主要是圍繞“9·3”閱兵、近期股市動蕩和天津港爆炸事故等重大突發事件和重要活動。
在業內人士看來,像丁某、曾某和孫某這種造謠傳謠“求關注”的行為,是中國互聯網亂象的一個縮影。而在辟謠、刪除謠言之外,用法律手段懲治造謠傳謠者,則體現出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互聯網上的行為同樣需要負責任的法治精神。
凈化網絡,中國在行動
事實上,中國不是深受網絡謠言之害的唯一國家。可以說,在互聯網上查處虛假信息、傳播真實消息,一直是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考驗。
比如,今年6月爆發“中東呼吸綜合征”時,網絡謠言在韓國引發風波;比如,日本福島核泄漏時,也有謠言稱日本政府將放棄福島,導致一段時期內的民眾恐慌。
中國打擊網絡謠言的行動一直沒有停歇。2013年,中國頒布司法解釋,明確規定了網絡謠言刑事案件的定罪標準。依據這一標準,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500次以上,即可被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這項法律實施之后,一些微博上的造謠“大V”,都受到了法律的懲處。
針對近期的重大突發事件和重大活動,國家網信辦、公安部等部門重拳頻出。天津港爆炸事故之后,針對發布不實消息者,網信辦查處了360多個微博微信賬號、關停了50多家網站;8月30日,6個發布股市謠言的當事人也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網絡空間是公共空間,網絡社會是法治社會。編造傳播網絡謠言嚴重破壞社會公共秩序,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嚴重損害黨和國家形象。對此,公安機關將堅決依法查處。同時,希望所有互聯網企業主動履行責任,切實加強管理,不給網絡謠言提供滋生蔓延的土壤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