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自貢市富順縣當地一論壇上,一篇名為《村長真的就可以欺騙老年人嗎》的帖子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網帖稱:“在富順縣龍萬鄉白英村,該村一名村長,在給一位打掃公路的老大爺1600一年的工資里面有1300元假鈔。”網帖發布后,“龍萬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立即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開展專項調查”。同時,當地警方也已經介入,并對此事展開了調查。(8月19日《華西都市報》)
不是有圖有真相嗎?該網帖還附有一張照片,在一張八仙桌上擺著二十余張百元大鈔。眼尖的網友在對老大爺表示同情之余,也發現桌上的百元鈔票有26張,因此產生質疑。該論壇編輯則發文稱:“這筆錢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村長在春節前發的,還有一個是從銀行里面取出的錢。現在的錢合在一起了,也不分不清是哪個的假錢了。”面對記者調查,老大爺也表示,由于時隔太久,“不敢肯定這些假鈔的來處”。
這是一則因個別群眾收到假鈔而引出的網帖。雖然假鈔的數額不多,由于有了“老大爺”、“打掃公路”、“一年的工資”、“村長”等元素,這則明顯有許多似是而非的疑點的網帖,仍然引起了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立即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開展專項調查。當地警方也已介入展開調查。顯然,當地政府已將此網帖爆料上升到很高的輿情應對級別了。
從網絡輿情應對的角度看,當地政府對此網帖爆料的反應無疑是迅速的,一方面,說明政府對群眾(特別是老年群眾)冷暖的關心,對其反映問題的重視,值得肯定;另一方面,也說明政府應對輿情有了一套處置預案,一有情況便可“復制”使用,可以“嫻熟應對”,這顯然比以往發現問題時反應遲鈍、應對失措、錯失處置某些社會事件良機要好得多。
問題在于,應對這一涉及本鎮某個農民利益的網帖,龍萬鄉政府有必要成立專門的調查組來開展專項調查工作嗎?一個老農收到1000多元的假鈔,而不是一批農民收到大批假鈔,這老農也沒到政府部門上訪,更沒引發群體性事件,老農自己連假鈔的來源都沒法說清,認為“只得自己傷心”,甚至都沒有到派出所報案。網帖發布后,該鄉的派出所已介入并開展了調查,這不是已經足夠了嗎?鄉政府何必被一個普通不過的網帖,弄得“草木皆兵”似的,做出過度反應,迅速成立專門調查組,額外耗費人力物力呢?假如一有涉及本地區的網帖爆料,不管有無必要,均成立專門調查組,政府能忙得過來嗎?
重視對輿情的監測、及時應對網絡爆料,是各級政府的應有職責,在“自媒體”越來越發達的今天,能否處置好網絡爆料引發的公眾事件確實是檢驗政府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標準。但是,應對網絡輿情,應有足夠的自信和定力,做出科學合理的分析判斷,不必“草木皆兵”,自亂陣腳,一有涉及本地區的網帖爆料,不管三七二十一,殺雞祭出宰牛刀,先成立個專門調查組再說,以顯示領導的“高度重視”。這樣做,表面看似乎應對迅速,處置有序,無可指謫;細考究,其實是反應過度,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應對失措”,無端浪費政府寶貴的行政資源。
文/徐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