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國家網信辦召開“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協調會,決定由國家網信辦牽頭,聯合工信部、公安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用半年時間全力整治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這一網絡公害。為了解此次專項整治的進展和效果,記者于近日走訪了北京、江蘇、浙江等地網信部門和部分互聯網企業。
暢通舉報渠道 核查線索跟進處理
在專項整治工作協調會上,中宣部副部長、中央網信辦主任、國家網信辦主任魯煒強調,要深刻領會“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要求,在網信戰線大力整肅隊伍作風,打造一支忠誠、奉獻、拼搏的網信管理鐵軍,特別是要注重發揮群眾舉報的作用,各地各網站要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安排專人24小時值守,嚴格做好舉報信息處理和保密工作。
江蘇省網信辦按照國家網信辦部署要求,按照遵循“開門辦整治”理念,充分發揮公眾監督的作用。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省“掃黃打非”辦舉報中心、江蘇平安民聲服務臺等平臺及時受理群眾舉報。組織省內重點新聞網站和商業網站開設網民“舉報”窗口。
由鎮江市委宣傳部、市公安局等部門發起,金山網、鎮江網友之家等12個屬地主要網站共同建設“鎮江地區辟謠聯盟及不良信息舉報平臺”,屬地各網站均開通舉報平臺,同時公布網信辦、公安局等多部門舉報電話,打通了各網站間的壁壘,實現“一站受理、聯動公布”。
浙江省網信辦在浙江在線、新藍網公布該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郵箱和電話,要求各地建立舉報平臺。舉報郵箱和電話公布后,省網信部門認真核查投訴舉報中的問題和線索,列出任務清單,實行對賬銷號。
“5個多月來,共接到150多個投訴電話、20多封郵件。經過跟蹤偵辦,關閉‘站夸網’等非法網站。”浙江省網信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淘寶網上出現的有償刪帖服務類商品,我們第一時間會同杭州網信辦約談淘寶網有關負責人,要求迅速處理相關商品,并在內部加強整改。”
出臺務實手段防止“燈下黑”
魯煒要求,各網信部門要以正人先正己的鮮明立場正風肅紀,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拿自己開刀,管別人之前先管好自己,堅決清理門戶、嚴查“內鬼”,切實防止“燈下黑”。
浙江省網信辦有關負責人表示,辦內全體黨員干部通過召開座談會、單獨約談干部等方式,深化思想認識,提高意識覺悟,踐行“網信精神”。同時,對照《網信工作人員廉政守則》,認真查找自身問題,向組織如實報告并簽訂承諾書,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防止違法違規行為發生,關鍵在于加強自身建設。”江蘇省網信辦副主任周鋒介紹,為加強網絡從業人員隊伍建設,組織開展了全省互聯網管理法律法規、網絡信息安全員培訓,提升網絡從業人員法律和道德素養。截至目前,江蘇省各級網信部門學習培訓已實現全覆蓋。
規范刪帖流程也成為各網信部門加強自我管理的制度手段之一。
例如,江蘇省鎮江市細化《網絡輿情處置制度》,明確“填表申請—蓋章上報—處室研究—領導批示—網站刪帖”的刪帖規范化流程。根據流程,一般情況刪帖經市網信辦主任同意執行,較大問題請示部分分管領導決策后執行,特別重大的敏感問題請示主要領導。
“通過層級化管理、書面登記、定期分析這些辦法,有效遏制了網信系統工作人員利用職權隨意刪帖情況的發生。”鎮江市網信辦主任酈衛星對記者表示。
在浙江麗水,網信部門同樣制定出嚴格的刪帖制度,規定所有刪帖指令均由專人下發,防范系統內人員隨意插手刪帖。同時,對于刪帖指令均設立臺賬,詳細記錄刪帖時間、事由和下令人員等信息,便于監督和檢查。
百度、新浪微博等網站積極清查有害信息
記者了解到,在此次專項整治期間,百度、新浪微博等網民活躍度高的網站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通過采取關鍵詞控制等技術措施,積極參與打擊治理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
百度總編室副主任張心馳介紹,百度基于對有害樣本關鍵詞、內容、網頁版式,利用反作弊挖掘技術對搜索結果進行挖掘清理,實現批量打擊。專項整治開展以來,百度貼吧共清理收費刪帖信息10萬,清理網絡詐騙信息3200條。
新浪微博政府事務總監安穎表示,在監控審核方面,工作人員對網上內容進行實時監控,并與主管部門保持無縫對接,對存在疑似違法違規的內容進行核查、分析,確認是違法和不良信息后進行清理,對發布違法和不良內容的社交網絡賬號進行處置。
據統計,今年1月以來,新浪微博方面已清理借助微博平臺企圖實施敲詐勒索犯罪的違法違規內容3162條,關閉發布違法違規內容的賬號103個。
“整治期間,我們通過對淘寶用戶行為異常特征的識別,梳理用戶模型,對異常會員行為進行實時監控,目前共搜出13個實人線索。”阿里巴巴集團安全部資深經理許艷對記者表示。
專項整治開展以來,浙江在線網站積極開展自查自糾,對70多個頻道、800余個欄目內容進行“地毯式”審查。目前,浙江在線互動社區已建立“刪帖受理—社區初審—編委復審”的三級管理體系,堵塞了有償刪帖的制度漏洞。
“工作當中,多次接到過企業要求刪帖的電話,有些甚至直接開出費用,”浙江在線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這種情況,網站內容管理部門按照相關管理規定,直接告知對方新聞稿件、帖文撤除流程,并及時反饋情況至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北京警方破獲全國首起大案 涉案金額超600萬元
2015年“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全國首起刑事案件已由北京警方破獲。犯罪嫌疑人陳某冒用記者身份,對外自稱中國經濟網環保頻道主任,伙同他人,通過有償刪除本人在網站發布的企業環境污染負面信息,4年間非法獲利600余萬元。
北京警方介紹,線索來源于山西某冶煉公司實名舉報。今年2月,該公司稱在2013年1月,中國經濟網環保頻道發布、曝光了該企業環境污染的負面信息。企業多次聯系網站后,自稱環保頻道主任的陳某要價30萬才能刪除負面信息。
經偵查發現,陳某經營著一家名為“北京海之潤文化傳播”的有限公司。北京警方通過走訪內蒙古、山東淄博等地,多家企業的負責人均指認,從2011年至今,曾有位號稱“環保頻道的陳主任”以同樣的手段,實施過敲詐。
3月17日,北京警方在西城區和昌平區,將陳某等人抓獲歸案。據陳某供述:“北京海之潤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早在2007年開始注冊、登記,與中國經濟網等多家網站屬于代理廣告合同關系,擁有這些網站下設頻道的信息采編發布和管理權。
自2011年開始,陳某和嫌疑人蔣某先后撰寫60余家企業存在污染的負面信息,并利用中國經濟網等網站發布。隨后,他們以“中國經濟網環保頻道主任”“環保頻道記者”的身份,主動聯系當地環保部門,由環保部門聯系涉事企業,當企業和陳某等人取得聯系并希望刪除負面信息后,陳某等人趁機實施敲詐勒索。
北京警方表示,今后還將配合網信辦等部門,繼續加大對“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案件的查辦力度,繼續加大對相關網站的專項整治力度。 (記者賈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