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消極文化,是指以網絡為載體、通過網絡傳播的,對當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和公民道德建設等帶來危害性或不良影響的負面文化內容和文化現象。在信息時代,網絡消極文化具有危害對象的廣泛性、危害成本的低廉性、危害事件的突發性、危害結果的嚴重性等特點。為此,我國必須高度警惕網絡消極文化,重視網絡積極文化的培育。
網絡消極文化的負面影響
消解政治情感。近年來,不同社會思潮、不同價值取向都在極力爭取網絡話語權,從而使網絡社會呈現去中心化、去權威化的特點,相應地弱化了權威觀念和主流意識。與此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憑借其對網絡技術的壟斷權,肆意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如近年來網民不時為新自由主義的雜音所干擾。新自由主義大肆鼓噪人性自私論、私有制永恒論和市場萬能論;宣揚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場化等資產階級政策主張,以實現其反社會主義、反公有制、反國家干預的圖謀,以此消解網民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情感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擁護。
失守道德底線。網絡上出現的暴、黃、賭、毒、騙等現象也同樣腐蝕著受眾。打開網絡,黃色視頻、網絡暴力的畫面等充斥其中,這對于消磨人們意志,誤導青少年,激發暴力犯罪有著嚴重的負面影響。網絡賭博游戲等流氓軟件像蒼蠅一樣揮之不去,使眾多網迷通宵達旦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當前,網絡欺詐司空見慣,直接導致現實社會人際信任關系的缺失,不利于社會公序良俗的養成,更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誘發心理疾病。伴隨網絡的產生,出現了眾多網迷,尤其是打游戲、聊天、賭博等會使一些網民上網時精神亢奮,下網后神情倦怠,成為網絡癮君子。而且一些網民唯網是從,寧愿相信網絡也不相信社會,導致緘默孤僻、冷落、緊張、不合群的心理,人際關系淡漠、親情疏遠,出現網絡自閉癥,形成“數字化”人格障礙。
同時,網絡的虛擬性、隱蔽性,也會弱化網民們的法律意識,容易滋生違法犯罪行為。網絡上宣揚利己主義、功利主義、封建迷信等思想,也往往使一些網民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缺失。
消除網絡消極文化的治理對策
網絡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遏制和消除網絡消極文化的負面影響,應當用系統論的思維方式,采取“立、建、疏、管、堵”五位一體的治理模式。
所謂“立”,就是健全網絡法律規范。當前,遏制網絡消極文化,亟待健全網絡法律制度,規范網民行為。一是明確網絡消極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增強網民對消極文化的思想認識。二是明確網絡消極文化的評判標準。如法律對“色情”界定無明文規定,因此網絡經銷商打“擦邊球”現象嚴重。應對“色情”的具體內容進行明確規定,有利于網民依法上網,也有利于執法者依法查處。三是加大對網絡違法犯罪的懲處。當前,網絡制造和傳播消極文化的違法成本低,應當加重懲罰,使其得不償失。
所謂“建”,就是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加強網絡文化建設,以積極文化占領網絡陣地,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加強官方網絡文化建設。官方網站公開網民真正關心的關系網民切身利益的內容,以公開、誠信的態度贏得網民,從而占領網絡主陣地。二是強化對商業網站文化建設的評比。由政府或互聯網協會舉行年度文明網站評選,通過獎優罰劣的方式引導網站加強自身建設。三是舉行“文明網民”評選活動,通過對傳播積極文化作出重大貢獻的網民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來引導網絡文化建設的發展方向。
所謂“疏”,就是建立網絡引導機制。一是提高網民政治道德素養,提高其辨別是非的能力。二是建立疏導團隊。建議由政府或互聯網協會整合社會力量,建立網絡疏導團隊。三是明確疏導責任,限時公開正面信息。對于網民表達的利益訴求,相關部門應及時查清事實,及時給予回應。對因回應不及時、不到位而引起嚴重后果的應追究相關領導責任。
所謂“管”,就是強化網絡經營監管。一是要整合管理機構。當前,對網絡文化管理和監管的部門有宣傳部、工信部、公安局、工商局等九個部門,有些職能交叉,出現“九龍治水”局面。因此,各級政府可以成立一個網絡文化治理機構,協調各部門開展管理工作。二是加大網站、電信運營商的責任,使其對網民的違法行為承擔連帶責任。三是加快網絡實名制建設。當前,部分手機老用戶還沒有實現實名制,為制造傳播消極文化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必須盡快將老手機用戶實名化。四是加大群眾監管舉報的獎勵力度。只有重獎揭發網絡消極文化的網民,才能使消極文化始終處于廣大網民的監督之下而無法存身。
所謂“堵”,就是技術封堵。一是加大過濾封堵技術的研發力度。當前,我國網絡文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技術仍受制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無法阻止西方網絡消極文化入侵。因此,應加大網絡監管技術研發投資力度。二是加強網絡監管技術研發的團隊建設?梢砸M高水平網絡技術監管人才,對于在網絡技術監管方面獲得突破的給予重大獎勵。三是提高網站對消極文化技術封堵的能力。應對網站技術人才進行規范管理,提高申請設立網站的門檻。(范永同 郝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