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的高速發展和病毒式傳播的巨大威力,讓網絡營銷效果倍增,手段也在不斷翻新。但無論怎樣,網絡營銷應守住“底線”,不能為了吸引眼球、為了有利可圖,就無所顧忌,肆意破壞網絡生態。須知,網絡從來就不是法外之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一旦真相大白,缺乏基本道德觀的營銷主體必將“偷雞不成蝕把米”,不但會讓自己的形象瞬間跌到谷底,甚至還將面臨法律嚴懲。
面對惡意網絡營銷,管理部門需要及時介入,堅決打擊。一方面,要經常督促互聯網企業加強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提升行業自律水平;另一方面,一旦出現惡性炒作,可以通過約談、警告、罰款等一系列措施確保互聯網平臺不給低俗營銷、搭車營銷提供更多機會。此外,還應從立法上,明確商業營銷行為的邊界。
對廣大網友來說,需要自覺規范上網行為。低俗化的網絡營銷手法之所以有可乘之機,說白了還是因為投了部分網民“所好”。傳播低俗內容,其實就是讓互聯網上充斥著“污泥濁水”,將極大地威脅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有賴于每個人的努力,只有從我做起,不傳播低俗內容,并積極向相關部門舉報,才能真正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成為健康文明的精神家園。(陳靜)